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走进西藏寺院与社区,探索藏传佛教中国化道路 
发布时间: 2023/8/10日    【字体:
作者:洪涛
关键词:  西藏寺院 社区 藏传佛教 《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  
 


几年前,廖云路博士在拉萨找到我,谈起他在当《西藏日报》记者编写采访报道同时,对西藏乡村和寺庙做的田野调查。一边感叹在西藏做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传播学调研十分不易,一边苦恼自己的作品因为涉及民族、宗教、西藏敏感话题少有出版社愿意接受。中国藏学出版社是藏学著作的专业出版机构,我们愿意为专家学者提供优质服务。于是2021年初,廖博士的《藏村日常——民族共同体社会的传播学研究》问世了。这本书从传播学角度回答了一个问题:单一民族社区是不是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即便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的藏族村庄,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村一样融入了现代社会。从政治上、法律上、民主制度上、教育上、民生保障上都是共同性远多于差异性。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已经把几千里外的山村与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根深蒂固。

 

此后,我们就有了做第二本书的想法,就是这本《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课题更敏感、更现实、更前沿、也更有趣。

 

宗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在旧西藏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维护着封建权贵和寺院僧团自身的利益,还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左右着人们的此生的生活和来生的希望。那些寺庙里的神佛、护法、活佛、上师是无上的存在,遇见了要弯腰、匍伏、磕头、吐舌,不能直视、指戳。1959年以后,西藏社会发生了根本变革,宗教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后,西藏寺院作为社区的组成部分发挥独特职能,僧尼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作为普通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各民族群众平等的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西藏社会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就业选择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宗教不再是“唯一”的信仰,不再是统治性的意识形态。出家为僧也不再是农奴、奴隶逃避非人奴役的唯一选择,不再是普通百姓取得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藏传佛教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时代的课题,藏传佛教必须在所处社会中调整自己,适应时代。不能说藏传佛教本来就是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别,不存在中国化的问题。也不能说藏传佛教已经中国化了,不需要再去推进。宗教中国化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宗教在所处社会中不断相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鲜活过程。藏传佛教70多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是中国化、时代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藏传佛教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寺院教育、学衔制度、宗教仪轨、节庆活动、生活环境、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代社会中宗教与社会关系的演变是值得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者关注的前沿课题。廖云路博士的新作《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是这一研究课题的最新成果,是对宗教实体和周边社区细致入微的观察剖析,是在长期扎实田野调查基础上的归纳总结。他所调研的三座寺院都身处拉萨的闹市区中,各具特色,境遇不同,甘苦自知。扎基寺的香火兴盛可以说是经济繁荣的写照,每天来烧香贡酒的各族参拜者,通过扎基拉姆寄托他们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祈求。策门林寺、丹杰林寺的地位衰落是时代变迁的结果。法王、摄政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曾经的繁华不复存在,甚至被左邻右舍挤到角落里,但他们仍有存在的价值,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他们都在与社区的互动中不断调试改变,在大时代变迁中找准自身定位,维护合法权益,争取健康发展。

 

在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当下,《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一书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现代藏传佛教寺院的真实生存状况、消除当代对藏传佛教的一些成见、误解很有帮助。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藏传佛教是世俗化、功利化、商业化的存在;有的信仰者认为是超凡脱俗、神秘化、传统化的宗教。我觉得藏传佛教在西藏是生活的、具体的、满足信教群众需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宗教的神圣性通过满足世俗性要求才能成就,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不断的调试过程之中才能实现,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广大信众的需求,更是宗教界与时俱进的努力方向。

 

总之,《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是一本学术严谨性和趣味易读性很好结合的著作,不仅值得藏学、宗教学、人类学研究者参考研究,对于想要了解西藏寺院今夕的兴趣爱好者也是很好的参阅读本。

 

(本文系中国藏学出版社洪涛社长在《寺院与社区——藏传佛教中国化视野》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文章有改动。)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现代社会往何处去:走出轴心文明还是新轴心时代
       下一篇文章:从世界文化史看枢轴时代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