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奥巴马称将利用宗教解决社会问题
发布时间: 2008/7/24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国际观察  
 

 
                                     申华
    
     有望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提出,当选总统后他将扩大联邦政府对宗教团体的资助,以动员宗教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对奥巴马在竞选中打社会宗教牌,各方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政府同宗教界打交道,既要受政教分离的宪法约束,又要面对门户鼎立的宗教文化,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
 
     民主党的奥巴马最近在俄亥俄州竞选时表示,他当选总统后将每年拨出五亿美元联邦资金,用于资助各宗教团体改善弱势群体状况。奥巴马还说,他要动员宗教团体参与解决全国性社会问题,例如饥饿、儿童上学、职业训练等。
    
    《波士顿环球报》援引奥巴马的话说,“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从帮助人们就业到改善学校状况,从战胜艾滋病毒和艾滋病到结束种族灭绝,这些任务不是政府一家所能担负的,我们必须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马萨诸塞州的《共和主义者报》说,联合浸礼会的一些牧师赞成奥巴马的想法,扩大政府对宗教团体的资金支持,发展社区计划。牧师科菲尔德说,扩大政府对教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现有计划的落实,许多贫穷孩子在等待帮助,纳税人公共资金的这种用法可取。
    
    另外一些教会人士似乎对政府资助教会的计划并不知情,帕特里夏是马里兰贝萨斯塔第四长老会的教友。她说:“我不知道,宗教组织获得政府的资金帮助。我只知道,政府支持宗教组织,关注教会,将宗教组织视为帮助穷人的救世军一类的组织。”
    
    
                              *实施起来并非容易*
    
    有宗教问题学者认为,奥巴马转向宗教组织的竞选战略并非容易实施。阿德尔.卢米斯是“哈特福德宗教研究所”的研究员。她说:“人们采用宗教方式进行竞选时所面临的形势总是很复杂的。其一,宗教信仰的流派和分支很多,神学观也彼此并不一样;另外,这种做法也令宗教人士感到紧张,人们于是开始仔细揣摩奥巴马所讲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报道说,奥巴马动员宗教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风险,是如何在各种宗教以及宗教流派中保持平衡,因为美国宪法规定政教分离,总统更不能亲近某个宗教或者宗教流派。
    
    卢米斯说:“我的猜想是,奥巴马将努力表现出,同各个宗教派别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参加他们的宗教活动。这是他应采取的政治行动。鉴于奥巴马政治上越来越聪明,他肯定会去这样做。”
    
    报道说,奥巴马已经明确表明自己的宗教取向。《纽约时报》说,一段时间内的谣传说,奥巴马是穆斯林,奥巴马此次在俄亥俄公开表明,自己信仰基督教。信仰网站(Beliefnet.com)的编辑史蒂夫.沃尔德曼说,从政治上讲,奥巴马的这个行动“很大胆”。
    
    还有政治人士说,奥巴马在逐步转向中间,以争取温和的主流天主教派以及基督教福音派,这是规模很大的两个选民票仓,从这个意义上讲,奥巴马提出每年拨款五亿美元给宗教组织的承诺,将直接服务于他的竞选目标。

    
                         *奥巴马信仰基础到底是什么?*
    
    作为同共和党竞选角逐的一个步骤,奥巴马提出赞助宗教组织,共同解决社会的同时,抨击了布什共和党的现政府实行的“宗教社区发展计划”是为共和党政治服务。《纽约时报》说,奥巴马和布什的分歧在于,获得联邦资金的宗教组织是否可以在雇用人员,提供社会服务时考虑宗教信仰因素,以此吸引教友。布什说这样“可以”,奥巴马说“不能表现宗教色彩”。
    
    围绕美国总统竞选过程中的宗教政治问题,人们似乎继续持观望态度。卢米斯说:“我认为,大家都在观察,看奥巴马是否真的从信仰角度出发采取行动。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最好还是要小心,奥巴马信仰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奥巴马信仰基础的政治和国际影响是什么?”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教宗抵澳大利亚访问 将为教士性侵丑闻道歉
       下一篇文章:法国拒颁公民权给穿长袍一穆斯林妇女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