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美国基督教的“三多”现象
发布时间: 2009/6/25日    【字体:
作者:杨凤岗
关键词:  1  
 
 
 
                                         杨凤岗

 
    美国基督教有“三多”:信徒多、教堂多、宗派多。

    我在以前的一篇专栏中曾经说过,美国不是个基督教国家,那是指美国既不设立国教也不禁止任何宗教,既不扶持基督教也不压制其它宗教。其结果是美国成为世界上宗教最为多元的国家。世界上从古至今的各种宗教,无论是几千年前存在过的还是新近兴起的,几乎都能在当代美国找到信徒。比如,基督教出现以前的古罗马原始宗教自从1970年以来获得再生,称为胚根教(Paganism)。这个词在过去含有贬义,指无知农民的愚昧信仰,信奉胚根教的人在中世纪和近代都被基督教视为异教邪教而遭受打击。现在,有些团体则肯定性地使用这个名词。当然,有的团体启用了较少历史包袱的名词,比如称作伟卡教(Wicca),女巫们则自称伟卡人(Wiccan),信奉的内容大体上是古罗马的原始巫教,只不过具有较多现代宗教的形态而已。又比如,韩国的文鲜明创立统一教以后不久,就派传教士到美国传教,一度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入教,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地震动。美国土生土长的新兴宗教则是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宗教,美国政府不管,任其在自由竞争中自生自灭。

    不过,如果从信徒人数来说,美国无疑仍然是个基督徒占多数的国家,基督教新教信徒占美国总人口的51%,加上24%的天主教徒以及东正教徒、新兴教派信徒、非宗派信徒等,基督宗教信徒总共达78%,其它宗教加起来不过总人口的5%左右。这是美国基督教的第一多。当代美国基督徒多,这既有历史性的原因,也是因为在自由竞争中基督教在不断调整创新,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

    第二,美国的教堂多。在美国生活或观光,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街区都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教堂,一个十字路口有三四个教堂并立的现象非常常见。还有一些教会未必拥有自己的教堂,而是相对稳定的一群人经常性地聚会,或者使用居民的客厅,或者周末借用学校设施进行聚会。美国总共有多少家经常性聚会的教会?学者估计有35万家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857个美国人就有一家宗教教会(包括各种宗教的聚会群体)。美国这35万家宗教群体,绝大部分是基督教的。这是美国基督教的第二多。

    第三,美国的基督教宗派多。虽然都是基督教,在基本信仰上秉持基督教原初的信条,比如“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但是在神学理解、宗教仪式、组织模式上则形成了很多分歧。有了分歧,谁也说服不了谁,又不能借助国家权力或政府力量消除异己,结果只能多样并存。比如,源自英国国教的圣公会在神学、仪式和组织上都很接近天主教,而源自英国清教徒传统的公理会则在这几个方面都极为不同。二者原来在英国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在美国则慢慢学会了和平相处。神学争论和相互批评一直都在继续,因为这是言论自由,受宪法保护。不同意批评可以反驳,也可以选择不听,但不能制止人家批评。与此同时,可以批评辩论,但是不能诉诸暴力,因为政府不允许暴力。无论是批评还是辩论,无论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都是要在情理上争取信众,而不能强迫人们信或不信某个宗派。政教分离,保证了宗派间的和平竞争。除了在神学、仪式、组织上的多样性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以外,还有民族、地区、文化的种种不同,这也成为宗派的社会根源。比如,长老会在韩国传教影响最大,很多来到美国的韩国人属于长老会,但是美国的韩国人教会有些加入了美国长老会宗派,有些加入了美洲长老会宗派,有些则组成了韩国长老会宗派。华人教会则大部分坚持不加入任何宗派。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谁都不能强迫某个教会加入或不加入某个宗派,一切都得双方自愿。结果,美国基督新教大大小小的宗派(即一些教会的联合会)有1000多个。这是美国基督教的第三多。

    美国基督教的“三多”现象,根源在于政教分离,信教自愿,联合自愿,独立也自愿。教会和宗派在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什么样的教会和宗派更具竞争力?为什么有的增长很快,有的则萎缩下降?这里有什么规律可寻?这构成了美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些重要而又有趣的研究课题。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族报 宗教周刊》2009年6月16日)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城市教会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四)
       下一篇文章:中国基督教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和影响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