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政教关系
 
“政教分离”与“政教关系”
发布时间: 2009/6/29日    【字体:
作者:老 枪
关键词:  宗教 政治  
 

                                         老 枪

 
    宗教在中国比较特殊,许多人不清楚宗教是什么,更不了解“政教分离”是什么。即使研究宗教的人也不一定了解宗教与政治、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对于大家经常说的“政教分离”,一些人对其基本概念并不清楚,以为“政教分离”就是“政治与宗教分离”。显然,如果基本概念不清楚,使用“政教分离”作为论述问题的基础,讨论就会一塌糊涂,不知所云。

    所谓“政教分离”,是指国家与宗教组织的分离,不是指政治与宗教的分离。政治与宗教是分不开的,能分开的只是组织。何谓政治?简单地说,“政”是政权、制度、体制;“治”是治理、管理。政治就是“管理公众之事务与权力”。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政治。政治关心的是权利的分配、利益的调节。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行业与政治没有关系。宗教是由信徒体现的,凡信徒皆要活动,故宗教活动必然涉及到政治,与政治无法分开。社会上任何其他的力量与政治也无法分开。

    “政教关系”作为一个政治-法律术语,本意不是指政治与宗教,而是源于西方语言中的“church-state relations”,特指组织形态上世俗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这里面有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各国逐渐走向“政教分离”的二元结构,政府是世俗权力,教会仍保留精神领域内的权威。政教分离成为一种政治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政教关系”作为一个源于西方基督教国家的术语,后来被世界各国政治学界、法学界、宗教学界采用,约定俗成,沿袭至今,其中的“教”早已不再单纯地表示基督教,而是表示所有的宗教及信仰团体。所以,谈“政教分离”对国家、政权与宗教团体是有意义的,对个人则是文不对题。一个人可以有各种身份、各种信仰,但个人不是组织,不是二元结构中的任何一元。个人与政府是选民与被选举者的关系,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只有宗教组织与政府之间才存在“政教关系”、“政教分离”的问题。一个宗教徒参与政治或一个搞政治的人有某种宗教信仰,谈不上“政教分离”的问题。

    另一方面,即使组织上做到了分离,宗教与政治仍然不可能分离。宗教徒作为公民个人,参与政治、评论政治是很正常的,也是大多数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例如,从法律上说,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同时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无处不在。二者并不矛盾。这种影响主要是宗教徒通过行使公民权、选举权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宗教组织以参政方式体现的。一个国家在法律上可以政教分离,也可以不分离,这与该国的政教关系如何是两回事。一个宗教徒可以参与宗教、有政治倾向、政治诉求,也可以不介入政治,这与政教分离也没有关系。

    有人认为宗教徒不应利用宗教搞政治,如果有宗教徒这样搞,导致政府对宗教的镇压,责任在宗教徒不在政府。这种说法貌似公允,实则很不公平,也很荒谬。首先,搞政治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可以通过政治方式(例如组织政党、政治组织、开展政治运动等)进行。如果这种方式是法律允许的,没有人会通过其他途径,假手其他形式搞政治,很简单,那样成本太高,效果太差,不划算。因此,西方社会搞政治的人,会建立各种各样的政党团体,为各自的政治理念奋斗。而宗教、文化、教育、商业、金融、科学、技术、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人,根本不会在各自的领域内再去搞政治,虽然他们每个人会有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总的看,政治是政治,宗教是宗教,搞政治的人,用不着利用宗教搞政治。他们可以直接组党、组建政治团体,利用宗教或其他形式搞政治没有必要。但如果政治领域不开放,政府不允许公民个人自由地进行政治活动,有政治追求的人无法利用一般的政治形式搞政治,他们就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其他形式,包括宗教,来实现他们的政治追求,体现他们的理念。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个社会是否允许公民自由地从事政治活动,进行政治表达。如果不是,利用宗教或者文学、艺术、音乐等各种其他形式搞政治就会成为必然。

    其次,很多人责怪宗教徒利用宗教搞政治,但却很少责怪政府利用宗教搞政治、利用国家资源在宗教中推行政治。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在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领域强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甚至赤裸裸地利用宗教组织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服务,利用国家财政资源支持或压制不同宗教,这些做法对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因为政治不开放和政治高压而造成的某些宗教徒在宗教组织内进行的政治表达。说白了,如果有宗教徒在宗教组织内搞政治活动,这只能是政治不开放政策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政府本身坚持政教不分、利用宗教推行自己的政治目标,对此无人提出任何批评,那么,在此环境和背景下任何对宗教徒搞政治的批评,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毕竟,政府掌握国家机器,宗教徒与政府相比永远是弱者,政府的政策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
                                                     
                             (本文为普世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与功能
       下一篇文章:我国政教关系法律对话*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