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11/6/24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全国穆斯林人口有2000多万,西北地区就有穆斯林1300多万,占全国穆斯林总数的 70 %,如何正确处理好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的问题?不但直接关系着西北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也直接关系着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处理好的关键性问题。
 
    一、 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形成与分类

    只有弄清楚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的形成与分类,才能够进一步认识门宦与教派的关系,也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好门宦与教派的关系。

    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的形成。
明清时期,统治者越来越重视伊斯兰教,并力图按其意愿利用伊斯兰教,在西北穆斯林聚居地区,推行乡约制度,并把清真寺作为统治各地穆斯林的工具,采用“以回制回”的办法,扶植、利用伊斯兰教,挑动伊斯兰教的教派斗争和制造民族纠纷,以此分化瓦解、削弱伊斯兰教的势力和影响。在这过程中,使部分教主或宗教上层逐渐转化为既是教主,又是大地主。这时,苏非派神秘主义传入中国后,以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以教主兼大地主,世袭罔替,父传子继,在教内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权,西北伊斯兰教独具特色的——门宦。

    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的特点。
门宦是清代对苏非教团的意译,门宦制就是教主制,每个门宦都有一个被神化了的世袭教主,他既是门宦的精神领袖,又是世俗领袖。在宗教遵行方面,门宦不太重视教乘的五功,而专注于教乘的靜修与参悟,尤其沉湎于念诵“齐克尔”。门宦认为,只有修炼道乘,才能接近真主。各门宦的功修方法均较独特,大都秘不外传。

    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的主要教派。
主要分为四个派别:

    一是虎非耶
 虎非耶为阿拉伯语,意为悄悄的、暗暗的、低声的。该派主张低声念诵齐克尔,所以又称“低念派”或“低声派”。虎非耶教派念记主词时,要停止呼吸,连续不断地低声默诵。修行人員多是一种巡游的苦修者,通常没有固定的行教区,也没有隶属的教坊和清真寺。该派支系甚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教。先后形成了洪门、鲜门、通贵三个门宦。特点是“教乘”、“道乘”并重,既信仰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和经典,又主张在“现世的繁华”中进行道乘修持。

    二是格底林耶
 格底林耶阿拉伯语,意为大能者。该派受佛教、道教影响较重,除保留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仰外,对教义、教律都不重视,主张超俗,通过游山访师,出家隐修,参禅悟道,诵念《无字真经歌》,叩拜拱北(陵墓),达到认主和近主的目的。所以又有清真和尚、清真道士的別名。格底林耶主要分为韭菜坪门宦和齐门门宦。

    三是哲合林耶教派
 哲合林耶阿拉伯语,意为公开的、响亮的、高扬的。该派主张高声念诵記主贊圣詞,此与虎非耶教派正相反,故又有“高念派”或“高声派”之称。除履行伊斯兰教基本功课外,还神话教主,朝拜教主拱北(陵墓),跟随教主进行道乘修行,认为教主能创造和显示奇迹,具有各种神力,并能同真主进行直接交谈。哲合林耶主要分为两个门宦:沙沟门宦(又称北山派)和板桥门宦(又称南川派或血脖子教门)。

    四是库不林耶
 阿拉伯语意为至大者。该门宦主张靜修参悟,教权松弛,无教主和首领,由各教长主持教务活动。
 
    二、西北伊斯兰教教派分化的主要原因

    造成西北伊斯兰教教派分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海禁松弛,对外贸易开放,使苏非派思想传入内地。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初一度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随着清军攻占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土爽}遣使赍降表至清军并雉发受诏,郑氏政权败亡,海禁已失去了意义。康熙二十三年十月,清廷宣布“弛海禁,但不得以火器出洋”。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面的现象:

    一方面是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国的穆斯林商人和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内地,特别是那些神秘主义的苏非派教徒,在西北和西南广大地区到处传播他们的宗教主张,中国各地的穆斯林,接受了他们的宣传和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哲合林耶、虎非耶创始人,都是在这种条件下创立门户的。

    另一方面,由于海禁松弛,中国穆斯林远涉重洋朝觐天方的日渐增多,每年都有赴麦加朝觐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哈吉们在阿拉伯地区接受了苏非派的学理。回国后进行广泛的传播,哲合林耶、虎非耶都是这样条件下创建的。

    第二,清代初期,由于实行停止圈地、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等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创造了100多年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渐呈现出由战乱破坏到恢复和明显发展的局面。

    西北伊斯兰教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与当时全国的经济形势基本一致,通过由元到明数百年的适应环境和惨淡经营,充分利用当时那种多民族大统一的局面,开田垦荒,安家立舍,兴修水利,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西北伊斯兰教显露出很强的开拓进取的民族活力。他们的人口在繁衍增加,他们的居住地区在不断扩大。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北伊斯兰教内部的封建生产关系也更加发展,阶级分化更加显著。土地大量集中到寺院掌教手中,西北伊斯兰教内部的阶级压迫也日益加重,广大穆斯林群众生活陷入贫困之中,社会斗争日渐尖锐。这种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反映在宗教上,就出现了伊斯兰教内部的教派分化。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分化瓦解,挑拨离间,拉一派打一派,使中国伊斯兰教派分化愈演愈烈。
 
    三、西北伊斯兰教中教派的分类

    西北伊斯兰教中教派主要有两种:逊尼派和什叶派。信仰逊尼派的约占信仰伊斯兰教的90%,逊尼派又分为三大派:

    格底木教派(老教)
 格底木是阿拉伯语,意为古老的和尊古的。该派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古老的一派,源于阿拉伯地区的逊尼派。約有三分之二的穆斯林皈依此派。此教派实行互不隶属的单一教坊制,教权结构较为楹散。其教坊通常以一个清真寺为中心,寺中采取教长(阿訇)聘请制和伊玛目、海推布、穆安津“三掌握”,教长(阿訇)是教坊的最高首领—伊玛目,主要职责是率众礼拜、开经霁学、传授经典、执掌教规教法、料理宗教事务。

    门宦教派
 门宦是清代对苏非教团的意译,每个门宦都有一个被神化了的世袭教主,他既是门宦的精神领袖,又是世俗领袖。在宗教遵行方面,门宦不太重视教乘的五功,而专注于教乘的靜修与参悟,尤其沉湎于念诵齐克尔(祈祷会)。门宦认为,只有修炼道乘,才能接近真主。各门宦的功修方法均较独特,大都秘不外传。

    伊合瓦尼教派(新教)
 阿拉伯语伊合瓦尼意为同教兄弟。因主张遵经立教,也被称作遵经派。又因这一教派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穆民皆兄弟,故又被称为伊斯兰维新派。其实该派和格底目派的信仰是大体一致的,只有在具体的宗教仪式上两者才有差別。伊合瓦尼教派提出的遵经革俗,主要是要改革一些陈旧的习俗和非伊斯兰的礼仪。例如,伊合瓦尼认为:念经不应接受报酬,不应以尊贵的《古兰经》作为谋生发財的工具;定期的盖德尔拜、白拉提夜拜、登霄夜拜等副功拜是异端,应予禁止;不应为圣人修拱北、拜拱北,不应作圣纪等等。
 
    四、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的关系

    西北伊斯兰教虽然教派繁多,教义纷杂,但其信仰原则却极其简单,“一个真主,一个最后的先知”是其信仰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提出“六信:信安拉,信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古兰经》,信前定,信末日审判。伊斯兰教的基本功修有五功,即:“念真功,礼真功,斋戒功,捐课功,朝觐功。教派之间没有什么严重的理论分歧。西北伊斯兰教绝大多数穆斯林,无论是格底木、伊合瓦尼、门宦教派,都是逊尼派,都承认四大哈里发,而且都遵守大伊玛目阿布·哈尼法的教法。也就是说,在基本信仰和教法学理论上,大体是一致的。

    西北伊斯兰教教派间的主要区别,既不是根本信仰上的差异,也不是政治主张的不同,而是在宗教修持或具体的宗教仪式上存在一些差别。如:什叶派和门宦,主要是重视道乘的修持,其中有的教派(如虎非耶和哲合林耶)是教乘与道乘兼修,有的教派(如哲合林耶)只重视道乘修持。而格底木、伊合瓦尼等教派,原则上也并不反对道乘之说,但仅将它看作是一种副功。特别是格底木教派,对门宦教派虽有异议,但却对各门宦教派中那些品学兼优者给予相当的尊敬,对从国外来华传教的苏非派教徒的“圣墓”,也非常尊敬,届期去游坟,在坟前 “接都阿”,只是不主张为之修建拱北(陵墓),并搞拱北(陵墓)崇拜。至于格底木与伊合瓦尼之间的差别,更属细枝末节上的不同。如念经 “吃海底业”(赠品、赠送、礼品)的问题,格底木教派的信教群众,为了纪念亡人,一般穆斯林都将阿訇请到家里念经,包上一包或几包经礼(海底业),送给念经人;也有的直接把一包经礼送到清真寺,请阿訇在礼拜大殿上念经;或在游坟时请阿訇在撤离上念经,送给阿訇一包经礼。从教民角度讲,这是替亡人施舍;从阿訇方面来说,也增加一部分维持生活的收入。而伊合瓦尼教派坚决反对念经受酬,理由是不能拿尊贵的《古兰经》当作谋生发财的工具,出钱雇人念经,雇人者、念经者、亡人都得不到安拉的回赐。所以,他们主张吃了不念,念了不吃,也就是说,阿訇到亡人家,如果吃他家的饭,就是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而不予念经;如果以阿訇的身份去念经,就坚决不吃丧家的饭,也不能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类似细枝末节的分歧还有许多。比如,丧葬上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为亡人举行站“者那孜”(站拜)仪式时,要不要脱鞋?在洗亡人时,是否在亡人身旁念《古兰经》的第二十章《塔哈》,念《塔哈》是否可使亡人避免蟒蛇?是否在人断气后,先举行传香炉的仪式,用香转水床一周,再将亡人移至水床之上去洗;还是先洗亡人并将其装入匣中之后再转香炉?亡人在生前撇欠斋、拜,无法还补,是用转经的办法还是用转钱的办法去补其所欠斋拜的罚金数目?坟坑内是否可以用书写经文的围坑布,能否在亡人尸体上放护胸“都阿”(祈祷词)?亡人亲属能否穿孝服、勒孝带、带黑纱?可否在亡人去世的当天及殡埋后的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等搞纪念活动?又如,礼拜中的一个仪式是坐定,这时要念作证词,念作证词时要不要举右手食指来表示认主独一? “接都阿”后是抹一次脸还是抹两次脸?是否男穆斯林必须留胡须,女穆斯林必须戴盖头?在所有这些问题上,格底木与伊合瓦尼的主张和作法均不相同。此外,伊合瓦尼还反对礼没根据的“副功拜”。他们认为,斋月里的“台拉威哈”,日食、月食、求雨的副功拜,都是有所根据的;除此之外那些定期的副功拜,如盖德尔拜、白拉提夜拜、登霄夜拜、殡埋亡者夜拜、开斋节夜拜、阿舒拉日拜、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拜等,都是没有根据的。这些无根据的拜功“是异端而受禁止的,礼了还有罪”。伊合瓦尼还从根本上反对作圣忌,理由是:“忌日”是指先人死的日子,给先知作圣忌、办周年,意味着开经求主饶恕先知穆罕默德,而穆罕默德是圣人,他不用我们为他开经去搭救他,作圣忌没有法律经典的明文规定,作圣忌,又称过圣诞节,往往是聚众大吃一顿,浪费金钱。所以,伊合瓦尼派坚决主张取缔作圣忌。

    因此,西北伊斯兰教各教派之间的差异,都没有涉及到基本的宗教信仰,在宗教基本理论上,是没有重大分歧的,只不过是在末节形式上有点不同而已。
 
    五、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间存在的问题

    当然从总体上,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和各教派间的穆斯林是很团结的,各教派信徒之间的关系也是协调的,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穆斯林之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和纷争。当然,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门宦和各教派间也还存在一些分歧的现象,导致穆斯林之间互不往来,互不通婚。
 
    六、如何正确处理好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的关系

    西北伊斯兰教是和平和团结的宗教,所有穆斯林都是亲兄弟,因此,搞教派纷争的人是对伊斯兰教的本质不了解,在伊斯兰教中,无论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无论是新教还是老教,都是穆斯林,信仰的真主是一个,圣人是一个,经典是一个,朝拜的方向是一个,基本原则都是统一的,应该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促进伊斯兰教的全面进步。

    1.
建议地方上伊斯兰教协会兴办各种培训班,提高穆斯林的宗教和文化素质。从目前来看,西北伊斯兰教各教派之间的宗教文化参差不齐,理解《古兰经》、圣训、教法不统一,即使同一教派,一个阿訇的理解、说法和另一个阿訇的理解、说法也不相同,形成了各吹各打的局面,教职人员的宗教和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所以,各级伊斯兰教协会应该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的开展教务活动,进行宗教交流和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一是举办短训班。对在职教职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在职教职人员实行财政补贴和教坊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在职教职人员的生活待遇。对在职教职人员,在自养的基础上,要实行统一的财政补贴,每月由财政发给生活补贴,主要是便于解决在职教职人员流动性大和当地政府纳入管理的问题。

    2.
发展经济是一个重要问题。西北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经济发展上不去,生活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经济落后就不可能和其它民族一起发展,政治上平等了,但经济仍处于落后,教派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一是伊斯兰教协会必须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从各个方面推动穆斯林的经济发展。二是要加大对伊斯兰教贫困地区的投入。切实加强伊斯兰教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死科技、文化、教育,尽力搞好水、电、路“三通”工程,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群众温饱,脱贫致富着手,帮助信教群众树立起新的生活信心;三是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化解矛盾,通过建感情、交朋友、讲法律、讲政策、讲危害,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团结、教育、引导、感化、转变;四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做到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形成合力,把西北伊斯兰教穆斯林的经济搞上去,逐步淡化派别,搞好团结。

    3.
培养接班人。要培养伊斯兰教人才,首先,必须以各地伊斯兰教经学院和伊斯兰教协会为阵地。积极培养出更多的、进步的、与时俱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伊斯兰教人才。其次,必须要有统一的教材。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以《古兰经》为主,因材施教,理解和说法也不一样,这样下去势必长期影响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的团结和分争。因此,编写统一的伊斯兰教教材,势在必行,编写教材应该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牵头,在征求全国各地伊斯兰教协会的基础上,统一组织编写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教材和教学计划,内容应该包括《古兰经》、圣训、伊斯兰历史、教法、书法等,由国家财政拨款,印制成册,统一发到各地,每年或者毕业应该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出题,统一考试,逐步淡化教派问题。最后,要选好人才。选好人才是伊斯兰教兴衰成败的关键。各地伊斯兰教协会,特别对辖区内的执教人员,必须把好入口关,一定要由具有爱国爱教,顾大局,讲团结的人来执教,从源头上堵住教派分化的传播,只有选好人才,才能真正做到求大同,存小异,相互尊重,最终淡化派别,搞好团结。

    4.抵制西方宗教的文化侵袭。西方的宗教文化,对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的松土计划,渗透也逐年增强,对西北伊斯兰教中门宦与教派的影响也很大,严重影响了教派间的团结和当地社会的稳定。对西方的宗教文化的松土计划。首先,要自强,保持好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汇在一起,得到了发展和前进,对中国穆斯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其它民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伊斯兰教是进步的宗教,是与时俱进的宗教。一切事物都在发展,伊斯兰教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中,既维护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同时也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容纳和接受好的东西,排斥不好的东西,对西北伊斯兰教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西方文化中,腐朽的应加以抵制,进步的和符合人类利益的,应汲取和借鉴。其次,要讲团结淡化教派问题。在国外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两个水火不容的伊斯兰教派,到我国后却能和平共处,说明西北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前辈们,不搞门户之见和无原则的派别纠纷,非常注重团结。现在,改革开放,时代进步了,各民族安定团结,西北伊斯兰教穆斯林更应该重视团结。

    西北伊斯兰教相互之间产生分歧或搞教派纷争,只会削弱西北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地位,只会使穆斯林更加落后。伊斯兰教是灵活的,是适合各个时代发展的,虽然现在西北伊斯兰教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教派,但是,各教派应该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尽量淡化教派问题,加强相互间的联系,淡化派别、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只会对西北伊斯兰教的全面发展有好处。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告诉你真实的中国教会?!
       下一篇文章:国家有义务平等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