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神圣的建构及其信仰——从广东“主席庙”说起
发布时间: 2011/8/11日    【字体:
作者:李向平
关键词:  信仰 个人崇拜  
 

李向平
 
    毛泽东崇拜现象,一个当代中国的“信仰”奇观。 如今,这一奇观,又再次伴随着广东“主席庙”的出现,激活了中国人最难以说清楚的“信仰”问题。

    虽然毛泽东像在被请进神庙之前,毛泽东的神像早已散布于中国乡间村落,频频出现在这片信奉关系主义神圣观的中国土壤上。毛泽东像就如同观世音、关公神像那样受人跪拜、为人消灾、佑人生子或保佑发财、甚至成为一方治安的保护神。
 
                                虽是信仰却不神圣

    在构造神圣的问题之上,可以有理性与非理性的方式,这是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产物。这好像与中国信仰方式不太适合。其次,是有神与无神的方式,其中包含了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制约,往往是一种信仰主张压到了另外一种信仰要求,很长时间以来,所谓“封建迷信”的问题就与此紧密相关。

    还有一种,是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把人民给予世俗需求的利益、身份、地位等等,以信仰的形式给予一种象征过程,或者是用神圣象征的形式来表达世俗社会中的利益、权力等需求。这是历代中国社会造神运动的强大机制与内在动力。所以,聪明的中国人熟谙此道,尽管有信仰,谁也不会太当真;只有造神者努力想通过造神运动,最后把自己神化,或者是从中得益。

    就此而言,中国人固有的信仰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新的信仰又会层出不穷。因为中国人的信仰,不与其他宗教信仰完全类似,以一个万能至上的神的信仰为皈依,而是因人而异,同时又以对人的信仰为核心,从不以对神的信仰为基本。所以,历代中国社会从来不会缺乏因为各个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造神运动。中国社会正是在这种以对人的信仰为核心的信仰打造中,出现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信仰奇观。在这些信仰奇观之中,谁在信仰,谁被崇拜,谁在打造这种信仰,无疑就制约了这些信仰的利益象征及其社会影响。毛泽东信仰或主席庙,就是此类信仰奇观中的最大奇观,以至于是谁在打造这座主席庙,谁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这座庙的信仰者以及香火的维系人。

    毛泽东信仰以及主席庙的建造,无论是什么人,实际上就是在借助于当年的个人崇拜,以面对当下的各种社会难题与精神困惑,最后使自己另外获得某种被崇拜的理由。
 
                                 世俗成为信仰中的神圣

    既然在信仰之中,神不是最神圣,那么,俗人就可以说了算,俗人就可以替代神的崇拜,而世俗的利益追求,也会成为神圣的信仰对象。所以,谁被崇拜,谁在信仰的问题,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信仰奇观中的信仰社会学本质。

    因为个人的目的来打造神圣的,是独善其身的精神寄托;用权力来打造神圣的,那是权力神圣的证明,是个人领袖崇拜的政治仪式;用家族姓氏来打造的神圣,这就是以祖宗崇拜为核心的族缘信仰;为了维护一个阶层、一个时代的利益来构造神圣关系的,表面上是一种时代的信仰,但却是一时一代的信仰方式,难以具有什么永恒与无限的精神维度。用国家力量来打造的信仰,就会把国家权力视为信仰的对象……。

    因此缘故,就其毛泽东信仰及其主席庙的建造来说,虽然它们具有一个时代的记忆,具有对过去时代的记忆而追求当下社会利益的平等寄托,其实就已经把信仰的神圣性置于利益平等、地方治安的具体问题之外,以信仰神圣的象征方式来追求利益均等,信仰反而被轻视,从而促使没有这种信仰的人们,反而会生出各种怀疑和犹豫,甚至会去批评这些信仰的纯真和虔诚。

    这座在广东地方的主席庙,实际上就不得不处于这种现实利益关系之中。它坐落在其他民间信仰及其庙宇的包围之中,从而使毛泽东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形式,使这座主席庙的存在,同时还要与其他民间信仰争夺香火,甚至会在青年一代人的信仰选择多种,主席庙的香火出现了渐渐弱小的可能性。

    更有意思的是,这座庙的主要负责人李进前,此前是村里的一名理发师,后来外出做各种小生意,卖服装、卖水果,最终还是回到了北头村。他说他想念公社制度,大家都穷,但至少公平,他对工农兄弟在那个年代优越的社会地位表现出强烈的怀念。不过,他的主要业务是经营仙娘庙,每年向村委会上交8万元左右承包费,余钱与另一个合伙人平分。庙宇的员工原则上只有两个,他与合伙人的妻子,每天下午下班前,就蹲在庙前的树荫下,一五一十地分香火钱。

    在这些香火钱当中,来自主席庙的香火钱只占个零头。李进前只是这座无人打理的庙宇的义务看守者。尽管如此,主席庙前的国旗,每隔4个月还是要更换一次,以维持庙宇基本的体面与排场。 
 
                              主席庙的香头与香火

    因为是俗人成为神圣,现实中不平等,社会中的困难,也很难构成信仰以及信仰仪式中的平等。特别是信仰打造者,作为现实中的俗人,必以现实中的另一个现实对象作为神圣的信仰对象,这样就会局限于信仰打造者现实社会中的尊卑贵贱,最后会制约了、限制了信仰表达的平等功能。

    广东乡村的这座“主席庙”修建于2003年,集资20万元,至今已经有八年,其最初的建造原因,也就是出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难题。面对当下社会中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民众与无奈之时,考虑请哪位神仙来处理更为适合呢?最后,乡亲们选定了由“主席庙”来分管地方治安,处理相应的社会难题。至于这一信仰的打造者李进前,原来也从没想过借助于毛泽东在民众心中的权威。恰好相反的是,他们之所以修建这座庙,是为了借助毛泽东的威力,来建造他们固有观念中的神圣信仰,同时希望由此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至于主席庙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如阿世婆,七堡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同时坚信如果毛主席在世,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所以,当年深圳刚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幸免于难的司机车里挂着一幅毛主席画像。这就使信仰奇观中的侥幸事件迅速得以流传、放大,继而引发全国司机以主席像作为护身符的风潮。于是,当它传到北头村时,阿世婆与其他仙姑坚信,这是毛主席显灵了,主席庙,必须得建。

    虽然不少人至今还是不知道这座主席庙的存在,但主要的建庙人李进前相信,国家领导人很多,“但神只有毛主席一个”。他主建的主席庙,实际上等同于把当年整个国家的膜拜与偶像化宣传,转换成为像神一样的民间信仰,继续指挥、管理着民间百姓的生产、信仰、婚姻与亲情伦常。

    这种经由民间香头打造的信仰,没有办法,只好构成了香头式的毛泽东信仰形式。所以,这座主席庙的负责人李进前,并不属于哪一派宗教信徒,他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当地的仙娘庙,每年向村委会上交8万元左右承包费。尽管来自主席庙的香火钱只占个零头,但很明显,李进前只是这座无人打理的庙宇的义务看守者。 他们使主席庙具有了民间信仰形式,不过是使主席庙的香火与毛泽东信仰,拥有了民间诸位神圣之中各位神圣的地位与功能而已。

    毛泽东神灵的民间崇拜形式以及信仰者的乡村民众的信仰形式,不得不使这座主席庙及其打造出来的毛泽东信仰,成为一种新的民间神灵或新型的民间信仰。与其他信仰模式比较,它们之间的信仰关系,比如与国家信仰、政治信仰、各类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它们则显得格外复杂。也许,随着这座主席庙的打造者的离开,或者是管理主席庙的能力的减弱,这座主席庙的香火就会被其他香火所替代。当然,这绝不是在说明,当初打造主席庙的信仰初衷,或希望解决的社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因为这类信仰的社会学本质,其实就是现实关系的崇拜以及俗人的信仰,它们之间本来就是可以相互取代的。
 
       (本文转载自:作者博客http://lxp0711.blog.hexun.com/65725151_d.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家庭教会公开化的内部要素
       下一篇文章:明清时期广州回族社区及其伊斯兰文化变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