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1775~1990年美国陆军随军牧师制度的发展及其主要作用浅析
发布时间: 2012/8/25日    【字体:
作者:苏德祥
关键词:  美国 军队 牧师  
 
苏德祥

 
[内容摘要] 随军牧师制度是美国军队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正式设立之日起,它已为美军服务了两百多年,历经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和二战的洗礼,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要分析其起源,存在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主要作用及其争议。
 
 
    随军牧师指的是在军队中向陆军士兵、水兵、海军陆战队员,飞行员和其他军中人员提供宗教服务的教士[1]。
 
    一、随军牧师的起源
 
    远古时期的人类在面对恐惧的时候,总会向神灵祈祷,以此获得心灵的安慰。在面对更大的灾难,例如战争时,这种求助于神灵的倾向显得更加明显和强烈。从人类有文字可考开始,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祭司等神职人员已经开始向神明求助。现代西方随军牧师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天主教。“公元 742年,德国雷根斯堡宗教会议正式任命牧师从军,拉开了西方随军牧师的序幕,从此开始出现随军牧师( chaplain)一词。”[2]
 
    二、美国随军牧师存在的社会背景
 
    我们只要认真观察一下美国的社会生活,就会发现它的宗教氛围非常浓厚。拿起美元可以看到上面印着“我们信仰上帝”,法庭上的证人必须手按圣经宣誓不作伪证,就连总统的就职宣誓也必须如此。“美国著名的神学家尼布尔认为,美国既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 [3]1990年,美国人观看各项体育比赛的总人数是 3.88亿人次,而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却高达 52亿人次。1992年,美国人捐助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 567亿美元,而花费在棒球、橄榄球、篮球三大联赛上的钱只有 40亿美元[4]。中国的美国宗教研究学者董小川认为宗教在美国社会中扮演了以下角色: “第一,宗教是美国人的心灵慰藉;第二,宗教是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第三,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第四,宗教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添加剂;第五,宗教是美国事业的精神支柱。” [5]美国的军队作为执行国家意志的暴力工具,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色彩。美国宪法规定公民具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军中官兵虽然身份特殊,但此项权利仍然不容剥夺,在军队中设置随军牧师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1775~1990年美国陆军随军牧师制度的发展
 
    1. 随军牧师职位的确立。
 
    1775年7月29日,大陆会议认可了随军牧师的身份,这一天被确定为美国随军牧师的诞辰。
 
    2. 随军牧师制服的演变。
 
    殖民地时期,随军牧师穿着黑色袍状制服,后逐渐改变为穿普通军官服。然而随军牧师的制服标准一直没有统一,以至于在南北战争中,一些随军牧师穿着上尉的军服,情况比较混乱。于是 1861年第 102号将军令明文规定:“随军牧师的制服为普通黑色袍状外套,竖领,单列铜扣九粒,普通黑色裤子,黑色毡帽,无结饰。”[6]随军牧师不佩戴军衔徽章,依据 1880年第 10号将军令的规定: “在肩带上添加带霜花银饰的牧羊杖。” [7]1899年,随军牧师获得了佩戴新型职业徽章的权利,一个缀有拉丁文的十字架。1914年,他们又获得了佩戴表示职务等级徽章的权利。 1926年,国会通过法案规定:“随军牧师有权佩戴属于自己宗教派别的特殊徽章,包括十字架和大卫之星。” [8]此后,随军牧师的制服和佩戴基本保持一致。
 
    3. 随军牧师的选拔。
 
    首先是选拔标准的变化。最初的选拔标准是随意的,只要被认为能够胜任牧师职位就可以当选,后来逐渐制定出严格的选拔标准。1861年8月3日,国会通过法案规定:“随军牧师应该是得到正规神职任命的某个基督教派的牧师,其的挑选和任命根据总统的指示进行。” [9]1862年 7月 17日,国会又对随军牧师的任职资格进行了下列修订:“凡是未得到正规神职任命,或者不能出具牧师执业表现证明,没有得到权威宗教团体举荐以及未得到本教派五名以上牧师推荐者,不具备随军牧师资格。” [10]随军牧师的选拔除了根据以上方法直接任命外,还有通过在随军牧师学校的学习,考察合格者也可以得到任命。因为很多直接任命的平民牧师在短期内很难适应军队的生活,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军队需要的随军牧师, 1918年,美国军方在弗吉尼亚州建立了一所随军牧师和牧师预备员学校,此举标志着随军牧师开始接受正式的培训。1920年,首批在预备役部队服役的随军牧师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学员。二战时期,随军牧师的任职资格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总的要求是年轻化、专业化。例如,知识化、“年龄必须在 23到 34岁之间,学历要求是四年制学院或三年制神学院毕业,必须以牧师为主要职业 ”[11]。当代的随军牧师选拔标准更加强调学历,如“申请人一方面必须持有不少于 120学时的学士学位证书,而且还必须同时持有不少于 72学时的神学或宗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证书”[12]。其次,随军牧师种类不断增多。最初的随军牧师都是基督教新教徒。在独立战争中,加拿大籍的 路易斯·尤斯塔斯·洛特比尼瑞教士有幸成为第一位罗马天主教随军牧师,但是军中牧师绝大部分还是新教徒。这一情况在南北战争中得到较大改变。此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天主教随军牧师,而且来自费城的雅各布 ·富兰克尔成为了首位犹太教随军拉比,来自马里兰州的亨利 ·麦克雷尔 ·特纳成为第一位黑人随军牧师。二战中,曾经有一位佛教徒得到随军牧师任命,但是他未曾就职。直到 1974年,随军牧师都是男性。爱丽丝·默·亨德森有幸成为第一位获得正式任命的女随军牧师, 1984年,邦妮 ·科皮尔得到军方正式任命,成为首位随军女拉比。美国随军牧师制度的发展总是反映出美国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多样化特色。
 
    4.随军牧师职责的发展变化。
 
    从1775到 1860年,随军牧师不但需要参加战斗,还要做很多杂事,例如:担任军队子弟学校的校长、图书管理员、园丁等,偶尔还要充当法律顾问。南北战争中,军队对牧师“参加战斗”的职责日益淡化,转而强调他们在精神上的作用。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在帐篷中、户外或篝火旁进行礼拜仪式,其他职责包括主持婚礼、洗礼以及葬礼,提供法律咨询,开办业余学校,教文盲士兵读书认字等。只要军队有需要,他们还要临时担任信件收发员,起草阵亡将士通知书,开救护车,做临时法律顾问等。从 1866到 1917年,他们还要担任新战士的教官,每月还要给陆军署长写一份所在部队的思想道德报告。两次世界大战中,随军牧师的职责就是跟随部队行动。无论部队在哪里驻扎,尽管彼此信仰不同,但是任务都是一样的,就是照顾任何需要照料的人。由于战场环境多变,牧师需要在战壕里、食堂里、乡村教堂或是森林里主持礼拜仪式。战斗结束,他们要集中死者,举行体面的葬礼。还需要到医院慰问伤病员,有些牧师还为战俘提供宗教服务。即使不幸成为战俘,随军牧师也要承担起作为牧师的责任。他们积极争取在战俘营中传道的权利,如“尤金 ·L·丹尼牧师在德国战俘营中经过积极争取被批准传教 ”[13]。总之,他们与部队一起生活和工作,给官兵带来了力量、勇气、帮助和安慰。“一战中,随军牧师共获得各项奖章 76枚,23人英勇牺牲。二战中,他们共获得各种勋章 2453枚, 77人为国捐躯。” [14]二战后,军方为随军牧师开办了多项技能培训课程,例如:医护牧师教育课程,以及如何处理士兵苦恼情绪,解决个人婚姻和家庭问题,协调人际关系,劝诫吸毒、酗酒人员等课程。
 
    四、美国陆军随军牧师的主要作用
 
    1.保证了美军官兵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具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军队官兵虽然身份特殊,但仍然需要保证他们的此项权利,随军牧师职位的设置从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要求。
 
    2.保证了政府对军队的政治控制和精神控制。
 
    “美国对军队控制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将政治理论与宗教学说结合在一起,通过宗教教育对军队进行控制。” [15]统治者大量地依靠教士为他们服务,做他们自己的随从不能做到的事情。教士被雇佣来担当过去伟大思想家的解释者和政治传统的保卫者。
 
    3.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牧师不仅是美国价值观的化身,而且是上帝的使者。不论在平时还是战时,他们都积极关心所有需要照顾的官兵,解决信仰困惑,关心生活问题,排解忧郁或恐惧的情绪,慰问伤病员,埋葬牺牲的官兵。在广大美军官兵心目中,他们是模范军人的化身,他们的言行往往有强大的号召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关于随军牧师的一些争论
    虽然随军牧师的设置深受美军官兵欢迎,但自设立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反对的声音。早在 1850年就有人认为联邦政府雇佣随军牧师的做法违宪,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否定了反对派的意见。1853年和 1856年的两次反对意见均遭到该委员会否决。1986年,凯特考夫和马士关于随军牧师合法性的诉讼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经过审理,法院最终裁定军方有权雇佣随军牧师。律师理查德·迪·罗森认为:“如果国会不在军队中设立随军牧师,这将侵犯广大官兵的宗教信仰权利,因为美国军队经常性地调动和派驻海外。” [16]如果让民间宗教团体来承担各自派出牧师的费用,巨大的开支将会使大多数教会团体无法派出牧师,只有那些经费比较充裕的少数团体能够派出自己的随军牧师。另外,罗森还指出:在军中服役“如果民间团体需要自费派出牧师,的牧师人数必然远远少于实际的需要,这很明显地侵犯了官兵表达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17]美国宪法中自由表达意愿的条款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随军牧师存在的基本依据。最高法院似乎也认为这个条款比较重要,这也是随军牧师的设置至今仍然合法的原因,但是可以预料的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不会就此结束。
 
 
————————
参考文献:
 
[1]http:// en.wikipedia.org/ wiki/ Military_Chaplain﹟United_States.
[2][6][7][8][9][10][11][13][14]http://www.usachcs.army.mil Brief History of the US Army Chaplain Corps.
[3]刘澎.当代美国宗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15]张煜,李书吾.美军随军牧师制度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5]董小川.20世纪美国宗教和政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http://www.goarmy.com/chaplain/requirements.jsp.
[16][17]http://www.usafa.edu/isme/ISME07/ Rosen07.html.
 
                            (本文转载自:《沧桑》2010年2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201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
       下一篇文章:宗教迷雾中的Pussy Riot案判决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