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中国家庭教会路在何方(二)——家庭教会重点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 2012/10/11日    【字体:
作者:郭易君
关键词:  家庭教会  
 
 
              郭易君
 
  二、家庭教会重点问题分析

  (一)中国家庭教会发展初级阶段的研判

   根据社科院2010年《宗教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基督徒群体中,1965年以前信教的占3.0%,1966-1981年间信教的占5.7%,1982-1992年间信教的占17.9%,1993-2002年间信教的占42.4%,2003-2009年间信教的占31.0%。从调查数据可知,近三分之一的人是在2003年以后信主,根据笔者对七年来的观察估算,此部分归主人群应该半数以上发生在城市教会。此间信主的人很多已经成为城市教会的重要同工。作为家庭的第一代基督徒,他们面对家庭、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压力,从神学装备、生命质量来说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笔者对北京近十家左右城市教会的了解,许多基督徒都是在信主1-3年之间成为同工,这不能不说是神迹。但是也应看到,大批不分左右手的婴孩存在于教会之中,不管救恩知识、属灵经历、牧养照管等等都处在十分幼小的状态,流失率和折损率高得让人心寒。许多生命质地非常好的弟兄姊妹由于牧养不到位,在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各方面失掉美好的见证,甚至离开主,放弃信仰。

  总体而言,中国家庭教会整体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乃是教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孩子还在学走路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他跑步,当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我们不能让他吃干粮,当孩子还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不能想着给他盖房子娶媳妇,生有时,死有时,神做事有定时。对于中国教会而言,踏踏实实地牧养,把孩子养大成人是为人父母最应该关注的事情。“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神的丰富和让人不能偷懒的办法是他创造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教会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却不要照搬西方、东方的经验,自己的孩子自己养,不能像别人带孩子一样养自己的孩子。穷有穷养,富有富养。重要的不是穿得衣服、吃得食物,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敬畏主爱主的人。

  (二)各教派冲突和张力中应谋求“重叠共识”

  重叠共识(Overlapping consensus)美国政治学家罗尔斯为处理当今社会如何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协调行动和稳定秩序的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概念。该观点认为持不同观点的人们都以合理的态度彼此相待;基于不同价值的人们从各自角度出发或通过采纳彼此视角而支持共同的规范;以及目前持有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们,努力寻求未来的彼此理解乃至“视域融合”。

  近年来,中国家庭教会出现明显的派别分野,以北京为例,改革宗崛起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系统,以门徒系统为代表;福音派以各自的地下神学院为中心,也正在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派别,大使命、活水、更新神学院等逐步自成体系;同时温州系统、聚会处、传统教会、灵恩派系统等也都在整合资源建立自己的派别。笔者认为,从神道的持守来讲,在这个时期出派别是教会发展的必然,有助于“竭力辨明真道”,使基督福音的旨意被明辨和持守,有助于得着具有不同群体特征的人群。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家庭教会各教派应该谋求“重叠共识”。在排他性和共融性上达成某些原则,在持守自身呼召和尊重上帝主权与教派宽容上达成某种共识。换句话说,家庭教会必须有建立某些“根基条款”和“普遍共识”。如使徒信经、福音使命,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文化事工、宣教事工,抵制异端,面对共同的敌人——黑暗灵界中的撒旦。1950年,三自攻击家庭教会的一个重要的理由便是,教派林立,互相攻击。派别的自负表现在“唯我独尊”与“神只在我们派别中”。可以说,自负是撒旦的同伴,骄傲是魔鬼的差役。各个派别没有谁有资格说“我们的派别是道路、真理、生命”,唯独基督才是。从西方教会来看长老会、浸信会、路德宗、巡礼宗等各派在推动文化使命和宣教上有非常好的合作与配搭。(内地会)OMF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三)政教关系的灰色地带下默默耕耘

  几十年中,家庭教会游离于体制之外,处在政治社会的灰色地带。近十年来随着城市教会的兴起,大批的知识分子归正信主,将家庭教会的国家合法性作为教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正式地提出来。以SW教会为代表的部分教会向政府提交登记申请,却未被许可。许多知识分子,比如SW教会的刘官长老,在多个场合抛出“Who I am”家庭教会社会政治合法性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有值得商榷之处。一方面,核心的问题是,教会到底把什么当成自己的使命和神的托付?笔者认为“Who I am”问题是教会最不应该问的 问题,教会的身份不是地上政权赋予的,他的身份是神赋予的,他是上帝的新妇,是属灵的新以色列民,是承担基督福音托付的地方。记得笔者2007年高校循环祷告传福音的时候,一个传福音的对象曾经戏谑地说:“如果我是统治者,我就给你们合法性,给你们盖许多大教堂,谁信主给谁发奖金,考试加分,我想这样不出几年你们基督教就完了”。虽然是玩笑之话,但是这个外邦人说得话深深地触碰到我的心。教会到底是什么?基督信仰到底是什么?背十字架到底是什么?上帝的旨意到底是什么?默默的耕耘很辛苦,也很寂寞,但是信徒的忍耐正在乎此(罗马书5:3-4)。
另一方面,国家没有承认家庭教会合法性的政治基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无神论,从其理论上讲,有神论是被逐步消灭的对象。国家的政治体制是权威主义体制,任何社团若不归属于政府,就是潜在对国家有危害的团体(笔者曾经认为经济团体除外,实际上我在国内许多省份调研的时候听到政府官员官员贬低非议民营企业,我想这也是“国进民退”的官方思想背景)。家庭教会公开宣扬有神论,那就是挖国家的意识形态统治的墙角;家庭教会寻求合法性,即是对政府统治有潜在危险的团体。这是一个缺少安全感需要心理辅导和上帝医治的执政者,需要我们为他们切切地祷告,等候神动工成全的那一天。同时,因为执政者没有能力真正地把触角伸到每一个地方,在对家庭教会的问题上,许多地方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同时从政绩观上而言,许多当政者不真的关注你信不信神,他们只关注,“你别闹事就行”,这样其实给家庭教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四)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的本质区别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改造到文革20余年时间里,大批拒绝签名的基督徒被批斗、坐监和杀害。据史料记载1950年6月至1953年底,中国基督徒至少56000人被监禁,10690人被处决。1957年反右斗争中,2230多名基督徒以右派的名义被处决。还有更多的无法统计的受害者。与此同时,至少10万的独立教派的基督徒,以“顺服神高过顺服人”的态度走向家庭教会,抵抗意识形态改造。

  如今,当初为主受苦的前辈们一一归回天家,作为改革开放后归主的基督徒,当如何以史为鉴,忠于上帝,这是这一代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到底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什么是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的本质区别?在这个时代家庭教会应当如何持守对主的忠心?

  国外许多信徒不明白中国家庭教会(Underground Church)为什么不与政府合作,也不明白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从本质而言,起初三自教会的许多领袖是自由派、不信派,比如吴耀宗、丁光训等。三自教会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上帝使用中共的特殊历史时期下,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与自由派神学掺杂下的特殊教会形态,是上帝拆毁、熬炼、建立中国真正讨他喜悦的教会的重要过程,虽然充满着各样罪恶和不堪,但是却在上帝的掌管之中,需要这个时代的基督徒饶恕、赦免和怜悯的对象。从上帝圣洁的属性而言,三自教会在上帝和教会之间加上了个第三者——政党,从而使基督的新妇受辱;从福音而言,大部分三自教会不讲悔改、赦罪的福音(现在的三自与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不乏信息很纯正的三自教会),三自领袖所言“爱就是上帝”从逻辑上替换“神就是爱”的概念,更有所谓毛泽东可以进天国的讲论,实在是胡言乱语、思维错乱;从牧养理念角度而言,三自教会许多牧师,并不真的关注牧养,关注羊群的生命,羊到了教会,自己找食物吃,至于他死了、病了、渴了,牧人并不关注,这不是教会,这是权贵们设立的劳教所或者收容所,这样说稍微略显刻薄,毕竟三自有神的美意,但是毋庸置疑,基督对彼得三次的命令“你牧养我的羊”在这里没有被遵行。

  与此同时,家庭教会持守上帝的真道,以天上之城为自己的家乡,持守十字架神学、受苦神学,保留了教会纯正的火种。在文革期间,中国农村的家庭教会冒着生命的危险保护并传播圣经,为主受苦坐监、流血殉道。文革之后,被平反的基督徒更是舍命地服侍,开放家庭,牧养群羊,把一个灵魂当一个灵魂,照顾软弱的羊,医治有病的羊,看护孤苦的羊,寻找失丧的羊,建立了一批一批的门徒。与此同时,圣灵又兴起一批批农村传道人,受逼受辱、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将福音传遍大江南北,到处是枯木逢春之景象,从此,大量的农村家庭教会得以建立。89之后,一批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破灭,被福音抓住,在北美或者欧洲归向基督,对国内福音有重要反哺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政府对农村基督教的打压,许多农村传道人到城市打工,在城市边缘建立农民工教会,但较难进入知识分子群体当中。92年中韩建交后,一批韩国宣教士到中国城市宣教,栽培门徒,培养了目前中国城市教会的众多中青年领袖,这批家庭教会的领袖,一般在大学信主,属于知识分子行列,后立志奉献,到海外装备或者在国内地下神学院装备,后来全职服侍,这就是目前的城市新兴教会。城市新兴教会的牧者是中国教会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上帝为中国教会预备的过度者。他们一方面顶住政治的压力,不参加三自活动,另一方面竭力探寻家庭教会出路,在堂会制、治理结构、教会纪律、对外宣教、神学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经过以上的简单分析,笔者认为家庭教会与三自教会的最大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清洁的政教关系、纯正的福音教义和舍命的教会牧养:

  1.清洁的政教关系

  “凯撒的归凯撒,神的归给神”,政治是政治,信仰是信仰,政治不能干涉信仰,信仰也不能干涉政治,政治与信仰必须分开。政治的目的是地上之城,信仰的目的是天上之城;意识形态不可进入信仰中;政客不能做教会的领袖;信仰尊重政府的统治地位,顺服一切不与信仰核心冲突的政策和法律;政治不能插手信徒聚会、人事、敬拜、祷告、奉献、传福音等教会事务。

  2.纯正的福音教义

  家庭教会反对自由派神学,反对社会福音派神学,;认为,圣经是一切信仰的根据,相信圣经里的一切神迹,遵行圣经一切的教导;相信使徒信经的信仰告白;愿意过圣洁净的生活,愿意为十字架受苦甚至舍命;不追求富贵荣华,追求天上更美的家乡;愿意担当传福音与宣教的使命;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离末世更近,因此应当更加警醒谨慎,殷勤做工等候基督的再来。

  3.舍命的教会牧养

  “喂养主的羊”(约21:17)是基督升天前的托付。家庭教会牧者愿意凡事效法基督的榜样,不做雇工(约10:12-13),乃是愿意为羊群舍己、受苦(约10:11),为一个灵魂奉献自己的时间、金钱、身体乃是生命;竭力研究、教导和辨明主的道,按着正义分解圣经(提后2:15),看重这道超过自己的生命;愿意与哀哭的人同哭,愿意与喜乐的人同乐(罗12:15);愿意奔遭丧之家(传7:4)。不以外表判断人(雅2:9),持守教会的圣洁(来12:14),保持教会的独立,注重同工的配搭(林12:14);愿意担当宣教的使命。

  (五)健康的教会治理结构

  在教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教会治理一般是家长式的治理方式,在家庭聚会的小教会适合此种方式。家长式的管理方式相对简单,由开放家庭的牧者全权负责,有几名同工配搭即可,管理起来像一个大家庭,一般是家长说了算,此种方式的优点是管理起来相对容易,可以关照到个人,教会可以把主要精力关注到牧养上,而不是治理上,有利于深度牧养。缺点是随着信徒生命的成长,羊群的福音国度胸怀、肢体连接相对较差,难以独自担当宣教使命,必须通过别的方式补足。

  随着教会人数的增加,原来的家庭聚会若不分裂出新的细胞教会,而是搬进大的会堂的话,对教会的治理而言就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教会人数增加必然导致教会内的各项需求增加,此时根据使徒时代的教导和历史上的经验,可借鉴长老会的管理方式(根据笔者对共和主义及教会模式的研究,个人认为这种模式最有利于教会治理),选举执事会,作为教会的行政治理机构,与教会的牧者形成配搭,并按立长老形成与牧者和执事会的三权配搭。这里有一个转折点,即在人数达到多少人的时候进行细胞分裂或者建堂会比较合适?根据沃顿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珍妮佛·S·缪勒的理论,商业和学习型团队的最有效的小组人数是5-12人,同是借鉴我国中小学分班人数的经验,30人是最好的班级人数。因此笔者认为,家庭教会人数可以30人为界点,30人以下称为家庭式聚会,一般有3-6个小组。当聚会人数超过30人,信徒生命相对稳定的时候,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开始着手细胞分裂培植新的聚会点,或者不进行细胞分裂,而是转为堂会制。

  堂会制教会首先应建立堂会的章程,章程包括信仰告白、组织结构、财务人事、各项管理、同工训练等各个方面;其次,应以圣经为基础,建立教会纪律,形成对信徒的保护和对不法者的约束;再次,建立覆盖所有信徒稳定的周间牧养型查经小组,使教会在照管、关心羊群上不至于失掉见证;最后,以立约书的方式,明确教会牧师、长老、执事、小组带领人的牧养责任和权限。牧者应与长老、执事、平信徒小组带领人建立个人牧养关系,关心长老、执事、小组带领人的灵命,照顾他们的需要,以纯正的道,效法基督的生命榜样,做教会的属灵方向的领导者,具有部分使徒的角色;教导长老应与牧者配搭,在话语上尽忠,认真解经、研经,帮助教会持守道的纯正,治理长老应与执事会协力完成教会行政事务,配合牧师的教导和牧养,劝慰长老应专心在心理辅导和劝勉、慰问、关心上;小组带领人,从牧师接受牧养,并与小组成员建立个人的牧养关系,对组员生命负有直接责任,担当小组成员属灵带领人的职责,困难和疑惑之时,应随时与牧师沟通。牧者需要与小组带领人之间有分别出的固定牧养查经牧养关怀时间,与长老、执事、行政同工有分别出的固定查经牧养关怀时间,从而保持教会在牧养和管理两条线的平衡配搭,促进教会的合一发展。

  (六)会堂制还是家庭式教会发展模式的思考

  前日与一个神学生分享,他告诉我“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教会都想学习中国家庭教会的细胞分裂模式,你们自己很多人却不珍贵它”。他的话很使我警醒。Columbia这个小城市,有900所教堂,教会一般通过讲道前一个小时分堂主日学(类似于小组学习,不是国内针对孩子的主日学)的方式解决会堂过大,关系梳离的问题。但是由于人数多,主日学往往只有灌输知识,较少分享。以哥伦比亚第一长老教会来看(这间教会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主日崇拜前的主日学基本上是又一场讲道。各主日学(分堂)根据区域划分周间查经小组,但是据我的调研来看,教会的周间小组的覆盖率并不高,许多肢体没有周间小组,由于文化原因,祷告也多以个人灵修祷告为主。笔者认为中国教会现在尚处在幼年时期、草创时期,是百花齐放的时期,是遍满全地的时期。对于大部分教会而言,细胞分裂,鼓励同工开放家庭,建立家庭式的聚会,无论从国情、教情而言均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1.会堂制具有无法弥补的缺点

  毋庸置疑,会堂制有利于促进教会规模,形成教会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整合讲道牧养资源,促进教会的稳定;有利于减少教会分裂导致的情感压力,促进肢体之间的爱的关系等等。但是堂会制度在现在的中国具有非常明显的缺点。

  第一,城市的堂会一般租用办公楼,经济性差。以笔者所在教会知春堂而言,每个月月租30000元。而租用一套一居或者两居住民房的价格是以3000计算(由于国内房租价格非理性,所以尚无准确估量)。现在的会堂可以租用10个分聚会点;进一步将,如果同工愿意开放家庭,教会采取给予1000补贴的情况下,则可以建立30个家庭聚会点。

  第二,堂会制的容纳人数有限。根据以上例子,30000元可租200平的办公楼,总共可容纳150人聚会,若是分上下午两堂可容纳300人聚会;若是租用1居民房,以30人为上限,10个聚会点可容纳300人,若是分上下午两堂可容纳600人。

  第三,堂会制度不利于服侍同工的培养。按照以上例证,堂会制度,可有3名带领人,30位左右同工;家庭式聚会10个就会点可以培养10-20个带领人(正副2人),每个聚会点可培养6-10人的同工,则总培养同工人数可达60-100人。堂会制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工的退修与替换。由于教堂较大,根据管理学理论,会形成团体惰性,许多信徒将不参与服侍,于是出现同工累死,信徒闲死的状况。许多信徒来到教会就是为了打打酱油,并不真的培养其担当的品格和信徒的责任。对于已经建立会堂的教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第四,堂会制风险较大。由于家庭教会没有社团法人的身份,其租用办公楼无法以法人身份签订合同。加上政治因素,办公楼随时有被停用的可能。笔者所在教会08年在城阜路堂会就遇到了此问题,最终导致很好的装修不到两年即废弃,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是会堂搬迁过程中,许多信徒流失,不利于教会的稳定。但是对于家庭式教会而言则非如此。只要有家庭存在,家庭式教会就永远不会被消灭。笔者所在教会2003底曾遭受逼迫,后分散在各个家庭之后才有了目前教会的许多聚会点。若是没有那次分散,仍然许多人聚在一起,则不会有现在的规模。

  第五,堂会制容易忽略信徒的牧养。堂会制的教会使牧养成为比较难的问题,很难关心到羊群。教会大了之后,牧师照顾不过来羊群,牧养权必然下方给小组长,由于目前中国家庭教会小组长的生命状况以及牧养关系等实际情况使其较难担当起过重的服侍。牧养权下放后,牧者若不牧养小组长,一方面将会导致牧师非牧师,降为教师,得罪上帝的托付,另一方面,牧者不了解羊群情况,出现小组长羸瘦不堪却担起重任,牧师角色错位,肥胖强壮却不担责任的状况。笔者在美国的教会调研,发现许多教会牧师,不能称之为牧师,只可称之为教师,因其教导而不对个人的生命负责。而家庭式小聚会则不然,由于信徒之间比较熟悉,牧者对信徒生命了如指掌,容易进入深度的牧养关系,在教会初期建造阶段特别适合这种方式,目前许多基督徒都是第一代信徒,原生家庭破碎,生命需要重建,价值观需要破碎,在这个时候牧者若不花代价,下大功夫牧养,会堂制带来的繁荣只不过成为过眼烟云,笔者并不是认为堂会制一定不可行,而是强调“核心关注是什么”,会堂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福音以及需要福音的灵魂。或许几十年百年之后,当建立起了较好的家庭和教会敬虔的属灵传统之后,第二代、三代、五代的子孙实行堂会制度也未可知。

  第六,容易关注得着会堂,忘记了得着人心。约4章21节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24节说“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耶稣说拆毁旧殿,三天又重建起来,就是指着基督受难复活的身体说的。基督徒敬拜的核心,不在外边,乃在里边。伊斯兰教以清真寺和行律法为中心,犹太教以律法和会堂为中心,但基督的教会不是如此,基督的教会是以一个一个认罪悔改并重生得救的灵魂为中心,这是一切服侍的中心所在。林前3:13“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凡不以悔改的灵魂为中心的服侍,都是草木禾秸的工程,因为再光鲜美丽宽敞的教堂也不能存到永远,唯独得救的灵魂可以存到永远。1946年共产党失去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如今许多教会领袖关注在建筑物(教堂),并且以此作为自己服侍的重点,因为这个最容易看到成绩,有点类似于“政绩工程”,受大环境中的浮躁之风影响,目前教会处境下高喊合法化、公开化、国际化,无非就一个字:“大”,其背后的理念有盲目学习西方、追求地上荣耀之嫌。毋庸置疑,为了宣教的缘故将来中国教会肯定会合法化、公开化、国际化,但是合法化、公开化、国际化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在得着人心之后,自然而然的会达到的,如今教会不求得人心,却求得建筑,实在是舍本逐末。其结果是,这样的工程不能存到永远,必被火烧,因为神不住在人手所建的殿中,而是住在悔改得救的人中。与此同时,真正地关心信徒死活,放下九十九只只,寻找那一只失丧的羊,关心一个灵魂,实在是难的多,隐蔽的多,无名、无利、无叫好声,却常常被谩骂嘲笑,被抵挡逼迫,被欺凌辱骂,确实是真真实实地流汗、流泪、流血,这样的牧者有做工的工价随着他,他的工程必要存到永远。

  2.需要规避或者弥补家庭式聚会的缺点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会,也没有完美的教会模式。家庭式聚会也有不可回避的弱点。

  第一,家庭式聚会需要为福音面临细胞分裂的情感阵痛。中国处在大收割的时节,许多人想认识耶稣,了解福音,一个家庭式聚会,根据国内正常的信徒增长来看,半年时间就需要自然的细胞分裂,因此牧者要极其关注牧养、培养教会领袖,家庭式聚会点带领人是细胞分裂的关键所在。巴别塔事件之后,上帝将人类分散(创11:8-9),各按其语言散居在全地之上。人的本意是要聚拢(创11:4),“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但神的旨意却非常明显为要我们“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创9:1;创12:1;太28:17-20)。人的情感是,我们不要分开,神的意思却是让我们分开单单仰望神(结14:20)。
 
  第二,家庭式教会要防止山头意识和过于强调教会的委身性和教会尊严。任何教会都不是地上唯一的教会,所有基督的真教会都在地上经历十字架的苦难,并在基督的荣耀上有份(彼前5:9)。家庭教会若是过于强调自己的教会,就会导致“梁山教会”“山大王教会”,对于教会之间的尊重和彼此的配搭都是不宜的。家庭式的教会强调信徒的委身,但不可过分强调。应尊重信徒的选择,从神的国度的胸襟,成全圣徒。各教会要讲“教会道义”,不应拉羊,不应直接或者间接诋毁对方。教会在基督面前时时刻刻都应该是谦卑的。有知识丰富的教会,也有知识缺乏的教会;有爱心富足的教会,有爱心冷漠的教会;有圣灵恩赐明显的教会,也有不明显的教会;有治理结构完善的教会,也有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教会。无论哪种类型的教会,若非异端,便不能彼此论断,因为同为一个肢体,同有一个主,同受一个洗,同饮一个杯(弗4:5-7)。

  第三,家庭式聚会容易导致带领人与牧者之间出现破口,牧者需要有专门针对聚会点带领人的牧养查经时间。牧者对带领人在真理知识装备上需要超过对平信徒的喂养,并要在爱心、服侍上做带领人的榜样;家庭式聚会牧者与带领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牧者通过带领人的回馈,召集各聚会点有需要的人进行专题学习,比如要道查经、恋爱婚姻、毕业辅导、育儿辅导等等。聚会点带领人相当于长老的角色,可称为长老,担当聚会点监督的职责。聚会点带领人需要谦卑、顺服,与牧者一道复兴神的教会,栽植灵魂。在这种模式中,总牧养权由牧师担当,主要牧养权由聚会点带领人执行。这是双方分担的牧养机制。
 
         (本文转载自:麦种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公民社会中的宗教:罗伯特·伍斯诺的多维分析模式述评
       下一篇文章:中国家庭教会路在何方(三) ——家庭教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策略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