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从原始宗教信仰看布努瑶朴实的经济思想意识——都安县下坳乡加文村原始宗教经济思想意识调查
发布时间: 2014/2/21日    【字体:
作者:叶建芳
内容提示:布努瑶的原始宗教信仰中蕴涵着特别强烈的朴实经济思想意识,生产劳动是他们信仰的主题,团结、勤劳是他们的美德。在目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这种信仰核心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但需要把这种意识与现代经济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奇迹。
关键词:  布努瑶 原始宗教信仰 经济思想意识  
 
 
     由于种种原因,对布努瑶原始宗教信仰进行系统研究比较少,尤其是丧葬仪式。只是在个别的资料中有零星的相关记载,韦标亮主编的《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中稍有涉及。本文试图从布努瑶原始宗教信仰中探索其经济思想意识。
 
     布努瑶(在此主要指信仰密洛陀的布努瑶)在历史上颠沛流离,并居住在被喻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石山区里。布努瑶是个实在的民族,在与命运的较量中,更多的是相信自己,脚踏实地创造美好的生活。笔者所调查的都安县下坳乡加文村加进片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完好的原始宗教信仰,在他们的信仰中,生产劳动是他们信仰的主题,团结、勤劳是他们的美德。其中蕴涵着特别强烈的朴实经济思想意识。在目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这种信仰核心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一、密洛陀传说中朴实的经济思想意识
 
     布努瑶普遍信仰密洛陀,密洛陀在传说中是人类的始祖母,她开天劈地、创造人间万物,并留下各种古规古训,现在的布努瑶依然遵守着。可以这么说,没有密洛陀就没有布努瑶。尽管他们信仰密洛陀,但传说中的密洛陀更像一个活生生的普通劳动者。
 
     从整理的古歌来看,第一部分主要叙说密洛陀的诞生和创世业绩,第二部分是密洛陀去世后,布努瑶的山居生活,及由于世乱分散迁徙的经过。[1]其中劳动和生产生活贯穿在整个史诗当中,是“密洛陀”的中心内容。传说故事中有神话的内容,但普通的劳动内容占主要部分。密洛陀常常以普通者的身份出现,遇到困难时大家一起想办法,动用劳动者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实践,吸取教训,以获取成功。比如杀日月,他们先用钢竹做长矛,用树做刀,被太阳月亮烧毁了,第二次用钢铁做长矛和大刀,被太阳月亮烧熔了,最后造箭并涂上毒药才把多余的太阳月亮射死。整个过程相当艰难,前两次都输得狼狈不堪,惨不忍睹,最后取得成功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为了创造人类,密洛陀呕心沥血,几多辛苦几多愁,才创造了美好人间。她更多是一个平凡勤劳的布努瑶,为家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她造的各个神也是为人间而辛苦劳动,挑山神用肩挑山,开河神用双手开河,,包括她造的人类也一样,小儿子,即布努瑶的祖先,居于深山,过刀耕火种生活,困难重重,他也是一件一件地克服,顽强地生活下去。密洛陀古歌,从某一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劳动创造歌。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朴实的经济思想意识。在他们的意识中,应了一句老话:劳动最光荣!
 
     传说里,密洛陀逝世前说,她造天造地造万物造人类,辛苦一生,不枉来到世上。[2]逐一交待每个孩子,具体怎么进行自己的职责,主要嘱咐他们怎样继承她创下的家业(人间)。[2](P3058~3072)要他们转告人类,人生在世,要与人为善,兄弟团结,同甘共苦,共同管好爱护好她造成的人间。[2](P3053~3055)这部分仍然以生产劳动为中心内容,说明了布努瑶在艰难的环境里,为了生存下去,养成了团结、勤劳的美德。
 
     二、丧葬仪式中的朴实经济思想意识
 
     布努瑶原始宗教信仰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丧葬仪式,主要是做道场。在他们的观念中,人是有灵魂的,人死是阳间生活的结束,阴间生活的开始。在阴间和在阳间一样,他们与常人一样生活,买地买房子,开荒劈地干活,养羊养猪养鸡换钱过日子。人有生就有死,人鬼同在。人死了要做道场,把灵魂送到老祖宗那里,让他开始新生活。   
   
     1.团结互助
 
     人死后,本家堂兄弟、亲戚、朋友得知后都主动来吊唁。打10元或者20元礼钱,买约5元的纱纸蜡烛香。这对生活相对贫困吃一次肉都不容易的布努瑶来说,礼仪也不算轻,它可以缓解一下主人家的困难。办丧事时,主人家需要买什么,如果哪一家有,被死者家问上了,他必须卖,如果不卖就不吉利。如果死者没有备用棺材,死者家人去借,被借的人家必须同意。这体现了他们之间团结、相互关心帮助的一面,即互惠。土地是布努瑶的命根子,但是为死者择墓地,不管选中哪都无需经过土地主人同意。土地的主人不会有丝毫怨言,反而认为对自己吉利。这表现布努瑶互相体谅的朴实感情。给死者送葬也是所有的人都参加,大家一起找、扛石头砌坟头,一起挖土填坟,就是小孩也主动去帮忙。
 
     2.布努瑶尽管也“视死如生”,但操办丧事很俭朴人死后,穿好“老人服”放在地上,头部上方的地上点一盏灯,有一个供人烧香的碗,没有祭品,也不烧纸钱,只要保持香火不断即可,也不讲究烧多少。棺材很普通,自制,头部比尾部稍大并略翘起,没有壮族或汉族的翘得那么明显,也不油漆,平时就放在家里当凳子。老人过世时,只需把里面的灰尘和蜘蛛网扫干净即可。送葬仪式很简单。请道公找墓地摆罗盘测方向花20元钱,送葬后吃一餐正式的饭就全程结束。这餐正式的饭也很简单。在加图队卢顺明老人葬礼中,吃玉米糊,有两碗羊肉,一碗萝卜干,一碗羊酱(汤),共四碗。共两桌人。整个过程没有祭品和祭祀仪式。
 
      丧葬仪式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是做道场(布努瑶的“道”与其他民族有“道教”内容的“道”内涵不同,其道场内容是布努瑶所特有,“道公”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道公”)。做道场准备一只羊(约100斤),一只鸡,一头小猪(约20斤),一个道场给道公现金300元到400元之间(道公平均一人50元),加进队罗志年老人过世给350元。鸡为灵魂引路,羊为死者开路,猪送给死者到阴间养。罗志年的道场,因其有个儿子在外面上班,菜丰盛一点,吃白米饭。肉菜是一只羊和一头小猪,素菜有芭蕉根、旱藕粉、南瓜苗、黄豆,除了旱藕粉,其余的全是自给,每餐大人连小孩一起共有六桌(小孩有20多个)。没有鸡、鸭、鱼等肉菜。
 
      一个丧葬仪式的全部消费约为1 000多元,多的也有2 000多元。当地壮、汉族办丧事一般都要花到上万元。
 
     布努瑶道公没有道服,平时穿什么做道场时就穿什么。加图队的小韦,18岁,学生,他父亲是道公,当罗志年老人的丧事找到他父亲的时候,他父亲已被另一家办丧事道场的请去了,他父亲只好叫他充当道公参与罗志年老人的丧事道场,做道公时也没换平时穿的衣服(不过大家都觉得很正常)。道公的道具也很简单,主要是卜卦用的“敲壳”,由两块竹片做成,似耳朵状。布努瑶做道场的道公分两部分:
 
     主家道公与客家道公,共5人或7人。主家道公请客家道公负责把死者灵魂送祖归源。其中客家道公中有一人引灵魂上路,他是最主要的道公。在这所有的道公当中,只要最主要的道公带一副“敲壳”去主持道场即可,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带。因为道场还用到的其他道具都可由主人家备。
 
     他们做道场内容复杂但形式很简单。在屋内设道场,上空用四根竹子围成四方形,挂72条沙纸,下放一张桌子。道公围坐桌子唱,没有舞步动作,极少有艺术手势演示,直到结束。孝子在屋内随便找个地方坐。
 
     道场进行到一半时,摆上死者亲属献上的猪、羊、鸡。这些祭品在仪式后再返还回各人,不用于招待客人或送人。
 
     3.仪式内容的经济思想意识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生活,对生环境存恶劣的布努瑶来说,物质生产显得更为重要。在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中,生产劳动占据了主要地位,他们所祈求的主要与生产有关。又由于医疗条件差,他们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所以祈求平安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内容。
 
     竹子上挂的纱纸即是钱,供死者到老祖宗那里买房子、买地、买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等作为新生活开始的开支。四个角挂有四块肉,是死者与老祖宗的见面礼。桌面上有一个空碗,半碗玉米,玉米上插一个人形的纸(象征死者的灵魂),一根约一米长的半片竹子,一个烧香用的竹筒。桌子下面摆有两个小竹筐,里面装有玉米,供死者到阴间生活之用。桌上还有一把刀(如果是男死者用砍柴的刀,女死者用割草的刀),刀上绑有一条沙树皮(可卖钱),刀用作死者到老祖宗那开荒种地,沙皮象征死者砍沙树后剥皮拿到市场去换钱过生活。桌下有一壶酒,由死者带去见老祖宗,必须是自己酿,不能去商店买,这也是与老祖宗相认的凭证。而桌上的玉米,在仪式的过程中,全部送给其子女,象征老人赐福给子女,保佑子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生活越过越好。这些均包含着布努瑶勤劳、朴实、自力更生的经济思想。
 
     死者灵魂上路前要对子孙后代嘱咐,由道公代死者言。死者先自述其辛苦劳动的一生,然后一一嘱咐家里人,内容的结构与密洛陀嘱咐的大体一样,大意是:父亲已不在了,兄弟要和睦团结,要辛勤劳动,继承家业,要与亲戚朋友处理好关系。其中以继承家业作为主要内容,嘱咐很详细。这时是道场中气氛最沉重的时候,是道场的高潮,道公唱得泪流满面,孝子孝孙更是哭得悲痛欲绝。周围的人也全受感染,流下泪水。这样的内容是道场的主旋律,在整个道场中反复地唱。辛勤劳动的思想得以加强。
 
     道场有一个仪式,把祭祀的全部祭品摆在地上,让参加丧事(亲近的同姓除外)的人向死者求福。求福者跪在地上祈求,如果死者不同意(通过占卜意示)赐福,那肯定是其本人或者家里有做得不对的事(主要关于做人方面),这个人就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不是,如果反省对了,并承认改正,死者就会同意赐福。有的往往要来回反省很多次。这时,旁边站满了人,大多数都等着求福,是道场的又一个高潮。这对于那些不恪守祖宗训言的布努瑶的日常行为起到监督作用,使传统的思想在仪式中,在众人的监督下得到强化,并内化到他人心里。   
   
     父或母过世后,孝子要进行脱孝仪式,届时请道公来做仪式。这次,只要杀一头小猪,给道公5元钱即可。道公唱的主要内容是嘱咐后代,约两个小时。
 
     整个丧葬仪式,都透露出布努瑶爱劳动、团结互助的信息。死者对后代的嘱咐主要是要求后代辛勤劳动、团结互助、继承家业,而向死者求福者也主要是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布努瑶朴实的经济思想意识在这个仪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经济人类学实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朗尼说,非西方社会的经济嵌合在社会当中的,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经济,尽管可能不为人们所意识到,但在由血缘关系、宗教关系,或社会习俗所决定的人们行为中,实际上暗含着生产、分配、交换等经济功能。[3]原始宗教信仰中,蕴藏着信仰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杜尔吉姆认为:宗教仪式的功能就是强化一种价值和行为方式,是集体感情与观念的沟通关系,它是规范社会关系的手段,如增加社会道德规范的权威,使人们产生向心力,加强团结。[4]在长期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搏斗中,布努瑶原始宗教信仰核心渐渐形成:劳动是至高无上的,勤劳、团结是崇高的,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这种思想意识通过原始宗教仪式在布努瑶社会中代代相传并强化。
 
     三、布努瑶其他原始宗教信仰中朴实的经济思想意识
 
     人类的经济生活离不开环境。原始宗教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生态环境关系也是如此。崇拜雷神是布努瑶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当地有俗语言:“不信鬼就信雷神,不信木叶就信酒品。”“布努瑶没有(雷神)庙堂,一个山寨或者一个弄场,由大家指定一片山林为庙,庙周围的树木谁都不能砍伐,也不能到庙里去放牧和大小便。”[5]所以雷神庙周围生态环境很好。布努瑶多住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石山区,自然条件本来就差,又由于人口越来越多,石漠化严重,缺土缺水严重,生态问题成了布努瑶生存的严峻问题。如今在各个峒场里,树木比较茂盛的地方也多是雷神庙所在地。对雷神的崇拜客观上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对生态环境恶劣的石山区显得尤其重要。
 
      在布努瑶思维中,他们认为出现异常现象或生病等,都可能是凶神恶鬼所致,这个时候就要请道公驱邪,他们把这种小型的仪式叫小道场。尽管他们做小道场比较频繁,但花费并不是很多,一般用一只小鸡,两斤猪肉,3元6角钱,或者7块2就得了。
 
      他们还有与生产有关的许多禁忌。参加完丧事仪式一个星期内,不得进别人家的菜园。父母亲过世之日不能动锄、下种。在加日有一种巫术,凶神叫“牙尾”,他们利用这种凶神保护他们的物品。犯事的人往往是脚突然不能走路,并且嘴歪不能说话。瑶民在历史上颠流离沛,生活困苦,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与其他民族一样创造了自我保护的巫术文化。
 
     四、有关“道公”的经济思想
 
     现在的布努瑶已受到外面主流文化的冲击,但在经济上他们还相当程度保持了自己朴实的一面。他们付给道公的钱从不是事后或者事先给,也不是直接递给道公,而是把钱放入做仪式的道具中。道公收钱时尽量做得自然,最好没人看见,不过别人看见了也往往装作没看见。在他们眼里,做道公开道场是为别人做好事,出发点包含了些许道德的内容,而不仅仅为了钱。一般情况下,别人有事请帮忙,道公不可无故拒绝。就如前面提到的小韦,按理来说,他可以不去,他也不想去,他家也不缺少那点钱,但出于道义,小韦的父亲叫他去了。
 
      谈到原始宗教经济思想,不能不谈道公收入问题。常人可能认为,布努瑶原始宗教信仰如此浓厚,道公很吃香,经济收入会很高。不可否认,布努瑶道公确实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生活与一般家庭相比,相对好一点,毕竟这个职位可以带来收入。但他们并不是寄生于布努瑶社会的一个群体,做道公的收入也不高,他们的劳动很辛苦。做大道场,一天一晚,每人50元,不算多。而且他们去做道场,往往要走很远的山路,少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小道场就更加了,虽然仪式过程不长,但是收的钱只有3元6角或7元2角,几十年来都没改变。他们就是连着做仪式,一个月最高收入也就四五百元,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少。他们当中也只有极个别很有名的道公收入高一点,一般的道公就很难说了,可能一年当中偶尔有几十元钱收入补生活之用。他们大多都不是专职,做道公并不影响其农业生产。
 
     这些说明,道公这一职业基本上还没有真正卷入市场经济,其中还有他们本民族朴实的经济价值观和其他观念的东西在里面。
 
     五、后语
 
     笔者所调查的布努瑶还过着相当艰苦的生活,原始宗教在他们生活中仍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历史上这是个很累的民族,为生活颠沛流离,但从没像现在那样遇到那么多那么大的问题。至少以前外界的变化缓慢,他们可以慢慢适应,但现在外界急剧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他们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已经被卷入其中并被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怎么办,不知怎么去追赶别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茫然不知所措,一有风浪,就毫无抵抗力。而且没有人很好地关心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通过团结,靠勤劳、靠低收入的苦力维持生计。原始宗教中朴实的经济思想意识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活下去。而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又是接受新思想的障碍和包袱,他们仍旧无奈地在贫瘠的石山区里相互分享着“困难与贫困”,日复一日地艰难度日。但布努瑶是个勤劳团结并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民族,并且他们乐观、实在,所以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很好地生存下来了。给他们适当的发展机会,给他们创造点条件,扶他们一把,充分发挥他们传统文化中经济思想的精华,并与现代经济思想有机结合起来,相信他们能创造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张有隽,蒙冠雄,等.密洛陀(序三)[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2]张声震.密洛陀古歌[Z]1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3]施琳.经济人类学[M]1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罗炳高,韦标亮.试析布努瑶的神判习俗[A]1布努瑶历史文化研究文集[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本文转载自: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对中国道德的重建,是否能够有重大的贡献?——序张清津的《宗教经济学》
       下一篇文章:论唐代的道教经济活动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