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澳门的宗教自由--马黑祐土地庙为例
发布时间: 2016/2/25日    【字体:
作者:白贲
关键词:  澳门 宗教自由 马黑祐土地庙  
 
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隔海东望香港,北接珠海。世界著名赌城,也是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岛上散布着金碧辉煌令人目眩的赌场酒店,而老城区则屹立着20多处历史建筑。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录》。这些著名的历史建筑代表着不同宗教,天主教、基督教、妈祖、佛教、民间宗教等,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宗教自由。
 
1586年,澳门被葡萄牙人赐予‘圣名之城’的头衔,伴随着这个荣誉,是充分的城市自治权。葡人在这里设立远东第一个天主教传教中心,外国传教士在这里传教著作,开启澳门的文化教育。最早关于澳门的文学资料,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把圣保罗教堂写成了多宝寺,这里并没有讽刺或是对天主教的不尊重,而是文化的认可,当时葡萄牙人入住澳门,但澳门主权仍属于明朝,每年向朝廷缴地租直至1887年。1591年汤显祖被贬广东,游览了澳门,写了几首诗,赞美葡人少女的美丽及港口生活的别样风情。“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装。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没有宗教歧视,民族偏见,只是不同文化的欣赏。早在葡萄牙人获得澳门永久居住权以前,澳门本地的佛教、妈祖、道教信仰便已经深入人心,并没有因为天主教的引入而改变。本文将要介绍的是更古老的民间信仰,土地庙,有汉人的地方,便有对土地的敬拜。
 
传说远古有个叫句龙的人,为神农氏后裔,颛顼时被任命为土地官,治土有功,被祭为土地神。古代祭祀土地神是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的大事。诗经小雅·甫田里描写了周王春天劝农,祭祀土地神的风俗传统。“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社即指土地神。地无私载,生养万物,直接满足人民生存需求的五谷果实正是从大地生长出来的。人民为了表达对大地的敬畏与感激,祭拜土地神,祈求丰收。这个习俗在港澳台一直延续着。虽然当代,多数人不再依赖农耕为生,土地神作为地方保护神,仍然受到各种人群的敬拜。澳门大多数家庭、商店门口安放着土地公的迷你神位,烧香祭祀。社区也常见土地庙,守护一方之土。
 

图一、马黑祐土地庙
 
上图为澳门马黑祐土地庙,可看到有居民正在敬献香火,而右边的花坛还敬供着观音与关公,民间宗教与佛、道相互融合,马黑祐居民联谊会年前刚刚登记为马黑祐庙会,将会参加澳门一年一度于二月初二举行的土地诞庆祝活动,邀请狮子队到土地庙舞狮祝贺。舞狮是澳门庆祝各种活动的重要节目。仪式庆典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给人归属感及文化认同。信仰通过集会而得以表现、解释及强调。自由成立宗教团体对于宗教信仰至关重要。小小的一个敬拜地方,就可以成立一个庙会,为信民提供方便,居民的一种互助形式。庙不在大小,而是心意的体现,人与信仰的纽带。
 
图二、澳门新年舞狮
 

图三、随处可见的土地财神迷你神位
 
朴素的民间信仰,可以抒发个人的敬畏之心,安放良知,对于言行举止有所牵制,从而表现出儒家精神的慎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儒家文化与鬼神祭拜并不冲突,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不只要祭拜,而且必须是本人参与祭拜。“孔子迅雷风烈必变”,表示出夫子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礼记》之《祭法》篇注称,“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祭祀土地是长久的社会礼仪,朴素的信仰被引入正统宗教。
 
不只是儒道释、基督教相处融洽,伊斯兰教早在十六世纪就随着港口贸易传入澳门。几个世纪里,儒释道、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民间宗教在这三十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岛上通行无阻(19世纪时面积只有10.3平方公里)。澳门的宗教自由一方面得利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一方面有赖于法律的保护。
 
回归之前,澳门《宗教及礼拜的自由》保护了澳门居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结社自由,宗教自治自由。澳门刑法典第二卷分则第四编第282条,侵犯宗教感情罪,里规定妨碍他人宗教自由或是宗教歧视的刑事责任。澳门基本法确认了这些自由。第三十四條规定“澳門居民有信仰的自由。澳門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开传教和举行、参加宗教活动的自由”。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澳门政府根据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不干预宗教组织的内部事务,不干预宗教组织和教徒同澳门以外地区的宗教组织和教徒保持及发展关系,不限制与澳门法律没有抵触的宗教活动。宗教组织可依法开办宗教院校和其他学校、医院和福利机构以及提供其他社会服务。宗教组织开办的学校可以继续提供宗教教育,包括开设宗教课程。宗教组织依法享有财产的取得、使用、处置、继承以及接受捐献的权利。宗教组织在财产方面的原有权益依法受到保护”。澳门宗教团体在社区活动中积极发挥力量,共同推进社会和谐相处。
 
各种宗教信仰有特性,也有共性,和而不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更多见的是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宗教自由得利于政府的中立态度,民间团体的独立自治,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市民社会。只要政府不过多干涉,保护宗教自由的界限,完善宗教立法,可以展望中国大陆宗教的未来,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各种宗教自由发展。
 
转自“宗教法治”微信公众号,2016-02-22,转载请注明来源。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乡村宗教的孱弱
       下一篇文章:2016全球差传数据发布:基督徒人口24亿 福音未及之民21亿人数上升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