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独特的客家妈祖信仰
发布时间: 2016/3/17日    【字体:
作者:潘真进
关键词:  客家 妈祖信仰  
 
在客家文化中有独特的妈祖信仰。客家文化中的妈祖信仰融合了当地文化,尤其是由林氏居民传入的妈祖信仰,把妈祖看作自己家族远祖的祖姑。客家的林氏居民常称妈祖为“姑婆太”、“姑婆”,把妈祖庙称为“姑婆庙”。
 
闽西客家的先民,原先主要是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汉人。由于天灾和战乱等社会历史原因,自东晋开始就有人背井离乡,跋山涉水,辗转迁徙,最后定居于闽、粤、赣交界地区,与当地原住民交流融合,形成为独特的“客家”族群。客家人与迁徙途经地和定居地人民的交流,吸收各地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在客家文化中有独特的妈祖信仰。客家文化中的妈祖信仰融合了当地文化,尤其是由林氏居民传入的妈祖信仰,把妈祖看作自己家族远祖的祖姑。客家的林氏居民常称妈祖为“姑婆太”、“姑婆”,把妈祖庙称为“姑婆庙”。
 
客家人所居的地方属于绵延千里的大山区,生活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落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任长汀县令,为缩短运盐路程,沟通汀潮经贸往来,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由于祈求在江河航行安全,在航道上的官吏、商人、船工接受了沿海一带崇祀盛行的妈祖信仰。据《临汀志》载,那时运送食盐等货物的人已经很崇奉妈祖。从此妈祖信仰就融入了汀州民众民俗信仰的大潮,成为民间十分崇敬和信仰的“妈祖女哩”。
 
在客家地区,妈祖信仰和福建沿海及广东潮汕地区一样,十分普遍,几乎每县都有妈祖宫庙。妈祖信仰也遍及城乡,成为不容忽视的客家民俗文化现象。客家人外传、海交、商贸、民间信仰、居民迁徙、会馆组织等,都以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为载体。
 
经过自南宋后期至明代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以后,随着妈祖神性的增强与神格的提高,以及闽西客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妈祖信仰在闽西客家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供奉妈祖的庙宇四处出现。在永定县居民点较集中的溪流旁边,妈祖庙宇星罗棋布,几乎遍及每个乡村。妈祖庙或建在水口、溪边,或建在城邑、乡村,有的甚至建在高山之上,都是当时民众为了适应航运或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
 
对于客家文化中的妈祖信仰内涵来说,他们既为了满足精神慰藉的需要,即为了祈求妈祖保佑,又为了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即想利用妈祖庙作为长途航运时的临时栖息之所。有些当地商人或其他民众建造的妈祖庙,也成为长途航运的船工、排工的临时住所。在众多的妈祖庙宇中,主要还是把妈祖作为水神来崇拜的,祈求妈祖庇佑江河航程安全。另外,由于临近溪河,会受山洪暴发、溪河泛滥的水灾威胁,所以对妈祖信仰也包含祈求妈祖制约洪水、消灾解厄、庇佑地方平安的心理需求。
 
客家人在传播妈祖信仰的过程中,把妈祖信仰与当地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与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融合,赋予妈祖新的职能。如武平县武东乡袁田太平山天后庙的创建,传说是因妈祖显灵扑灭山林火灾,人们为了感谢其恩德而建造此庙。可见当地民众一开始就是把妈祖作为在山区救火的神灵来崇奉的。就在武平县太平山天后庙中,有28首妈祖签诗,涉及面很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备,但最集中的话题是国泰民安、功名顺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知足安分、行仁守义等。
 
客家山乡人民善于丰富妈祖信仰内涵,给妈祖信仰添加了许多神性和功能。他们不是漫无边际的凭空臆造,而是受到客家山乡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制约,按照客家山区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现实愿望来重塑妈祖形象,丰富妈祖信仰内涵。客家的妈祖信仰独特性就在于不仅把妈祖当作传统的海神、水神来崇拜,而且也把妈祖当作山乡守护神来信仰。
 
转自:中国妈祖网
http://www.chinamazu.cn/xsdg/msxy20150914/29206.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民间信仰的复活
       下一篇文章:从漫川看村庙信仰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