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净业寺:宗教文化助力特色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16/4/14日    【字体:
作者:刘云鹏
关键词:  宗教文化 旅游  
 
  文化旅游示范点之六——净业寺:
 
  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净业寺坐落在阳西县大垌山千翠环抱之中,从325国道右拐下来后,便有一条水泥路直通净业寺。道路旁边笔挺着两排桉树,民房、田野从眼前次第而过,远处的大垌山苍翠欲滴,古寺越近,禅意愈浓。走进净业寺,正值阳光灿烂,金色的光芒洒满寺内宫殿,在这个远离了都市喧嚣的佛门之地,更添禅意。
 
  坐拥全国最大玉卧佛
 
  净业寺坐西北朝东南,正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横匾“净业寺”三个大字,宝殿斗拱飞檐,黄瓦朱柱,雕梁画栋,巍然耸立。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阁……绿树掩映之下,净业寺的一座座宫殿错落有致,袅袅香烟盘旋而上。其中的卧佛殿更是藏龙卧虎,拥有一尊长7米、高2.5米、重27吨的缅甸玉卧佛,造型精美,为全国最大的玉卧佛。
 
  净业寺历史源远流长,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史载净业寺创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公元1398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名刹原名“大垌庵”后改名“大垌寺”,属罗浮梵宇分支。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大规模重修时,改名为“净业寺”,发展为前殿、大殿、大雄宝殿三进深园林式院落,两边为耳房,殿与殿间曲廊相接,殿中间置井、假山,整座建筑巍峨挺拔,气势雄伟。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和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又经两次重修,成为岭南高凉名刹。
 
  “垌山万佛”增添风韵
 
  在净业寺历史上,有两个人颇值一提:戴锡伦和李伯振。清嘉庆年间,高州知府(今位于阳江市江城区一带)戴锡伦辞官回家途径大垌山,为之景色所迷,遂剃发为僧遁入空门,此即净业寺第三代祖师,成就佛界一段佳话。传说乾隆下江南至此亦流连忘返,险些走上戴太府之路,有其诗为证:“山色悲情入佛前,东山背后北山连,四周古木重重锁,焚地重关霞洞天。”1936年,当时的阳江县县长李伯振更是大规模整治,在大垌山开辟公路,建造林场引进大批名贵花木,山顶修筑亭台铺设石道,将大垌山建为阳江县第一风景区。“文革”期间,净业寺被毁一空,1988年阳西县建县后,大垌山被批准为县辖旅游区才得以部分重建,寺庙主体于1990年完成。
 
  “垌山万佛”是阳江十景之一,个中亦颇有故事。新千年伊始,阳西县委县政府重新规划大垌山风景名胜区,扩大净业寺。净业寺第二十六代住持释妙空法师,用毕生积蓄打造了两万余尊缅甸玉佛捐赠给净业寺,欲建玉佛城(其中巨型卧佛体长7米、高2.5米、重27吨,为一整块玉石精琢而成),2003年“垌山万佛”被评为“阳江十景”之一。近年来,净业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方丈院、卧佛殿、罗汉大道、天王殿、书法碑林等,初具丛林规模。2013年至今,又先后建成观音殿、地藏殿、禅堂、法堂等等,并修葺万佛宝塔,完善寺宇建制。2014年,净业寺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寺庙”,为阳江唯一一家入选寺庙。
 
  打造特色旅游相结合
 
  寺庙文化由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组成,包括了寺庙与其所在自然环境构成的一种自然生态以及寺庙与其信众构成的一种人文生态关系。“寺庙文化是旅游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净业寺地处旅游资源丰富的阳西县,对接茂名、湛江等粤西文化圈,又即将融入珠三角生活圈,发展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净业寺隆日法师说,寺庙在它宗教场所的意义之下,又被赋予了旅游景点的涵义,各地一年一度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净业寺正在扩建,不久的将来一个规模更大、配备更齐全的寺庙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对于寺庙今后的发展,隆日法师认为,净业寺本身就处于山明水秀的大垌山景点之内,“如果能将自然风景和宗教文化相结合,打出一套特色的旅游产业来,无论对净业寺还是当地经济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善事。”他说,通过一些宗教文化项目旅游景点的开发,让人们感悟到佛教独有的文化内涵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质,能充分发挥寺庙文化的资源作用。
 
  ■ 简介
  距阳西县城西5公里的大垌山净业寺是佛教名刹,这里古木森森、幽池曲涧、山明水秀,素有“粤西第二禅林”之称。寺内拥有万佛塔、钟鼓楼、听泉亭、放生池、莲花池、书法碑林等,并扩建多座宝殿,修建亭台水榭及溯溪便道,遍种古树名木。一处风水、一方宝地。净业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玉佛城”,历史上慕名来访的名人墨客、达官显贵数不胜数,曾留有名联:“三载游人重访柳,万花绕砌不妨禅”。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中国国画大师关山月都分别为净业寺题词题字。
 
转自宝华寺
http://www.baohuasi.org/gnews/201621/201621337518.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社会与权力关系——“宗教市场论”的社会学
       下一篇文章:令人不安的“伊斯兰金融”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