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海神妈祖跨越海洋 信仰遍布全国
发布时间: 2017/5/18日    【字体:
作者:央视国际
关键词:  海神 妈祖  
 
 
她是一位海神,保佑渔民的海上安全,可为什么在内陆山区和平原地带,也能见她庙宇巍峨,香火旺盛?海神妈祖,何以超越单一的海洋佑护职能,成为遍布全国的民间信仰?
 
妈祖是一位海神,保佑渔民的海上安全,可为什么在内陆山区和平原地带,也能见她庙宇巍峨,香火旺盛?海神妈祖,何以超越单一的海洋佑护职能,成为遍布全国的民间信仰?
 
洛带镇,位于成都以东三十公里。这座小镇有一座广东会馆,很是出名。建筑的细部装饰和格局都保持了原有风貌,不难想象当年曾经有过的兴盛富庶。这是一座三层的建筑,第二层尚未恢复。当地人回忆,在民国时期,上面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妈祖庙,无独有偶,在成都周边许多古镇如新都,黄龙都曾经建有妈祖庙。据统计,清代中后期,巴蜀地区妈祖庙超过两百座。
 
这有些不同寻常。成都平原是个大粮仓,素来以农业为主。而妈祖是海神,为什么她的庙宇在内陆腹地大量出现?
 
明清时代客家移民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四川,妈祖是他们从原籍带来的家乡神明。从明清一直延续到近代,妈祖的香火在巴蜀地区扎根落户。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远离大海,但妈祖信仰仍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迁入巴蜀的闽粤移民有所不同,来到湘西的移民仍旧与海上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南芷江天后宫,是内地规模最大的妈祖庙之一。坐落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舞水河畔。始建于乾隆十三年,由福建客民出资兴建,距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座如此建筑精致的天后宫?为什么福建客民如此牵挂海上生活?
 
前面这条河就是答案。这条河名为舞水河,它流向湖南岳阳的洞庭湖,再下面就是武汉三镇。船行至此就算是上了高速路,滚滚长江东流入海,离家就不太远了。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过去的魅力城市地图大多位于水路航运网络的节点。商船带来财富,水路就是财路。各大商埠码头,往往都建有妈祖庙天后宫,芷江天后宫就是这庞大网络的一个节点。
 
在明清时期的内河航运领域,福建商人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也不难想见,他们来自海边,内河行船对于他们来说如履平地,易如反掌。
 
福建商民频繁的往来于家乡与内地之间,将海神妈祖信仰传入内地,也将内地的神明引入妈祖的神仙班底。过去一些妈祖庙里,配神有水仙尊王,就是来自内地。他们是李白,大禹,屈原,吴子胥,王渤五位。他们原本有着内陆江神,河神的身份,加入妈祖庙里众神班底,反映沿海与内地文化的密切交融,丰富了妈祖信仰的文化内涵。
 
明神宗万历年间,一支葡萄牙船队行驶到邻近珠江口的一处小岛,靠岸停泊。
 
他们不知道身处何地,当地人们指着身后的山岗上的一座小庙,说这里是阿妈阁,也就是妈祖庙,葡萄牙人于是音译为AMACAU,这就是后来澳门名字的由来。
 
明清时代,大量广东福建民众移民海外。
 
与在内地一样,每到一处,都要兴修妈祖庙或福建会馆。澳门妈阁庙起初由漳泉潮三地商人修建,称为三州会馆。历史悠久,超过五百年,是岭南最古老的妈祖庙之一。
 
但澳门还只是一个起点,明清时期,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朝鲜、日本都有闽粤移民,这幅妈祖庙分布图,就是一张简易的海外侨民定居点地图。为什么在明清时期出现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呢?
 
这是因为人口增加,滨海地区土地贫瘠,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而海外有着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但由于明清以来实行海禁政策,对于海外侨民,官方态度充满敌意。《乾隆朝外洋通商条》中使用这样的字眼“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这种敌对态度,使海外侨民成为有家难回的天朝弃民。妈祖庙就成为背井离乡人们的心灵家园,寄托了无尽的思乡情怀。
 
转自中国妈祖网
http://www.chinamazu.cn/xsdg/msxy20141231/26896.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民间信仰
       下一篇文章:彝族的原始宗教——沟通神际与人际的毕摩与苏尼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