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帕罗林枢机即将访问俄罗斯:和平乃是必须作出的优先选择
发布时间: 2017/8/24日    【字体:
作者:梵蒂冈电台讯
关键词:  帕罗林枢机 俄罗斯 和平  
 
 
(梵蒂冈电台讯)在当前“世界不同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冲突有所增长”的历史时刻,“对教宗方济各和我个人而言,和平乃是一个明确和必须作出的优先选择”。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8月9日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如此表示。枢机将於8月20日至24日访问俄罗斯,《晚邮报》在这个机会上请他谈谈几个相关的问题。
 
帕罗林枢机表示,“这次访问筹划已久,除非出现意外情况,按照行程计划我将拜会俄罗斯联邦总统和莫斯科的宗主教”。圣座对欧洲东面这块广大地区怀有一种“特别的兴趣”,那里“除了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外,也能在寻求欧洲更加稳定和团结上发挥作用”。
 
“意识形态对立时期已经过去,冷战结束後开启了新格局。因此,鼓励彼此尊重、对话及合作,促进和平极其重要”。枢机解释道,在这个愿景中,他走访了东欧的白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波罗的海国家,以及乌克兰,而俄罗斯之行正是一个“补全画面”的时机。
 
帕罗林枢机此行将表达“教宗对当地天主教团体的精神关怀”,同时“会晤俄罗斯最高当局,就双方和国际议题进行会谈,但也不忘大公运动层面上的接触”。
 
关於将与普京总统谈论的议题,帕罗林枢机强调:“教会不断号召地球上的政治负责人不可将国家或个别利益置於公益之上,却应尊重国际法,促进各国间的和谐与合作。我们需要的不是武力的权利,而是法律的力量。”
 
帕罗林枢机引用圣奥思定写给达里奥(Dario)伯爵的一封信,这位伯爵是拉韦纳(Ravenna)宫廷派往非洲的代表。信中写道:“对一个首领而言,最大的光荣在於以言语消除战争”,在拉丁文的动词中,就是以谈判、交涉的方式消除战争。“不应使用刀剑杀人,而应设法保持和平”。
 
对《晚邮报》记者明确提到的中东、叙利亚和乌克兰的暴力局势,帕罗林枢机强调:“世界上的所有冲突都是圣座不断关注和挂虑的课题,教宗的多次呼吁以及圣座尽力采取的行动便是明证。”因此,寻求和平及实现和平的方式,必然将是与俄罗斯国家元首会谈的主题之一。
谈到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紧张关系的增长,圣座国务卿表示,相信“双方会懂得以应有的责任感行事,避免紧张形势上升,而且愿意承认可能出现的错误导致了这种局势。若在这方面无所事事,那将是一场悲剧,双方关系会进一步恶化。我认为,在鼓励各种有助於一般气氛更加积极的行动上,教会和公民社会的角色也很重要”。
 
帕罗林枢机这次访问俄罗斯也将会晤基利尔宗主教,他对此解释道,“我以教宗方济各助手的身分前往莫斯科”,将带给俄罗斯东正教会宗主教“教宗的亲切及兄弟问候”。在这次会晤中,“我们将讨论教会之间,以及教会与社会在今日精神、文化和政治上的相互作用”。
“重要的是,教会要寻找积极和开放的方式,继续建立彼此的关系,为解决那些折磨和挑战人类的复杂问题作出有建设的贡献”。因此,帕罗林枢机希望“这次会晤能有助於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增进彼此的了解、尊重及合作”。
 
《晚邮报》的记者最後问道,教宗方济各是否有访问俄罗斯的可能性。帕罗林枢机答道:“教宗方济各今後可能出外旅行的准备工作不在我这次访问的范围内。不过,希望在天主的助佑下,此行也能在这个方向上有所贡献。”
 
转自信德网
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39507.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加拿大修女获罗马授权为天主教婚礼担当证婚人
       下一篇文章:帕罗林枢机:教宗非常注重所有能成为对话的机会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