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东北沦陷时期的朝鲜族宗教
发布时间: 2012/5/18日    【字体:
作者:王若茜
关键词:  朝鲜族 宗教  
 
                                         王若茜


[内容摘要]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现代朝鲜族宗教,它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 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民族处于某种社会变动时期,宗教形态及社会作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并探讨东北地区的朝鲜宗教,特别是处于东北沦陷时期的现代朝鲜族宗教,深入发掘,整理这一时期的宗教变化、宗教作用,以填补这一空白,是大有益处的。

 
    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是从19世纪初叶由朝鲜半岛内迁移过来的。最初居住在鸭绿江、海兰江两江流域,后来逐渐散居到浑江、松花江流域以及哈尔滨以北等地区,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中国东北沦陷时期,朝鲜族宗教信仰同样遭受日本军国主义当局的控制和镇压。而且,日伪当局多次利用民族宗教信仰,挑拨和煽动朝鲜族与汉族、满族等其他民族的矛盾,借此渔利,达到日本侵略者进行彻底殖民统治的目的。了解和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教育国人,并增强东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与朝鲜半岛的友好交流。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

    东北的朝鲜族始终保持着朝鲜半岛的宗教信仰。萨满教作为朝鲜民族的原始宗教,在东北朝鲜族历史上—‘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朝鲜族的萨满教信仰中的神灵有278种,可分为自然神和人类神两个类别。凡信仰萨满教的人,由于生老病死或需要安抚作祟的神灵及其它需要得到神灵帮助的事情,都请巫堂举行祭神仪式。这种仪式叫做“股什”(kus)。“股什”有按季节举行的季节性仪式,如正月迎春的“股什”,还有临产、患病、死亡等的临时性仪式。“股什”仪式分为不净、可望、上山、别止、胡鬼、帝释、天主、军雄、天监、侣夫、万明、结尾等12个祭次。现在,朝鲜族的萨满教巫堂已绝迹,但其影响仍保留在一些年长者中间。还有一些萨满教遗风被吸收到朝鲜族民间音乐舞蹈之中,如:巫堂击鼓的“股歌里”(kuskeli)节拍和萨满教舞“解煞气”等,成为东北朝鲜族文化历史的一部分。

    在东北朝鲜族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建于1911年间。当时,朝鲜族僧侣金木然从北京来到延边,在信徒崔基南的赞助下修建东北朝鲜族最早的佛寺—云兴寺。此后,陆续建立了仁寿寺、普照寺、龙珠寺、大觉寺、普兴寺、延明寺、国生寺、华严寺、鹤龙寺等十几所寺院。朝鲜族的佛教信徒主要集中在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佛教对朝鲜族的经济、文化、习俗等多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学在朝鲜半岛成为国教后,朝鲜国民几乎是儒教信徒。19世纪初,随着朝鲜人的迁居,儒教也成为我国朝鲜族主要信奉的宗教之一。信徒奔辽宁、延边和东边道等地区成立了颇有规模的孔教会。这些教会祭祀孔孟,讲授四书五经。至今大多朝鲜族家庭里仍视孝敬父母为最高风尚,儿女不仅要在双亲在世时朝夕照料,而且父母去世后须守丧尽孝,逢期祭祀,保持着儒教之遗风。1921年以孔教会领导人之一姜勋为首的进步人士在龙井县创立了大成中学,并下设穷人儿童学校。

    基督教大约于1878年前后从朝鲜半岛传播到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中。1887年徐相仑、白鸿俊等人在沈阳市翻译出版·了第——部朝文《圣经》书籍。1898年李圣三、林得贤在集安县成立了朝鲜族教会——里杨子教会。此后各地基督教会相继成立。当时,进入东北地区朝鲜族中的基督教有长老派、圣洁派、美以美派、监理派、浸信会、信义会等派别。其中长老派和监理派在朝鲜族中最有势力。加拿大长老派(普罗衣斯坦丁教派)在延边地区有会员400人,全部是朝鲜人。每周1次礼拜日,每月募集1次捐款,平均每人约1角钱。每年需要经费大约1 300元左右。长老派在延边地区的教会本部设在龙井县,1917年由加拿大籍的传教士斯科特开设恩真中学o1920年英国传教土奇爱斯创办了明信女子学校。加拿大长老派的势力从朝鲜、间岛地方起一直发展到整个东北地区,沈阳、哈尔滨等地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教会及教堂,而且以通化地区为中心建立了20个教会,信徒达千余人。另外其他地区约有教徒6 000余人,如集安县约有200余人、长白县有200余人、兴京约有600余人、辉南县约有l 200余人、海龙县600余人、大连约有700余人。在沿海州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据说还有相当数量的信徒。除加拿大长老教会之外还有教势较强的监理教会,即梅杰内斯特、恩必斯克培尔、加契教派。在中国东北各地设有教会,并有相当人数的传教士,没有传教:亡居住的地方则派遣传教土巡回布教。随着扩教宣传,各地的教堂和教徒逐渐增加,教势不断发展。1921年德 国籍神甫任锡忠在龙井县设立·厂海星小学,1929年相继兴办了海星女学部。1933年与海星小学合并,改为海星学校。天主教罗马教派在黑龙江地区海伦县一带也是极为活跃、颇有教势的。并且建有罗马教村庄,村内是由2 000朝鲜族人和当地的满族人组成的宗教部落,设立了警备、卫生、教育、传教、生产、贸易等6个职能部门,以教会为生活中心日日生息劳作。

    天道教是在1906年由朝鲜半岛的东学教改称的教会,主要成员金德云、黄熙龙等人到延边地区展开了传教活动。在局子街(现延吉市)成立了韩明义塾,召收教徒弟子。1921年崔翊龙等人设立了天道教的东兴中学,尹和洙等人开办了天道教永新小学,并增设中学班。提倡排日民族教育。30年代初延边地区天道教信徒近千人。大宗教又名檀君教,最早于1911年传人延边地区。大宗教积极主张民族独立,宣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朝鲜半岛的思想。教势在朝鲜族中发展迅猛,1914年教徒达30万。30年代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逐渐衰落。40年代初期,教主和—·些主要成员被迫转移到黑龙江省宁安一带。侍天教由朝鲜京城本部派遣李熙真于1908年间作为延边地区龙井村的支部长开始努力布教。20年代中期,已有数十所分部,教徒队伍达1 920人。1924年侍天教的李京镐等人建立了东亚学校,1928年又兴办了农业中学,倡导教育救国行动。伪满初期,在日伪满洲铁道总局情报课编写的《满洲宗教志》里,1931年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的教育机构进行了调查,从中可以了解当时的概况(见表2、表3)。

┌─┬─────────┬───┬───────┬─┐
│ │ 朝鲜人设立的学校│ 89座│ 学生5 403人 │ │
│ ├─────────┼───┼───────┤ │
│ │ 外国人设立的学校│ 19座│ 学生l 029人 │ │
├─┴─────────┴───┴───────┴─┤
│ 表3 教会学校 │
├──────┬────┬──────┬──────┤
│基督新教学校│ 59座 │天主教会学校│ 21座 │
├──────┼────┼──────┼──────┤
│ 侍天教 │ 8座 │元宗教学校 │ 6座 │
├──────┼────┼──────┼──────┤
│ 大宗教 │ 4座 │青林教学校 │ 2座 │
├──────┼────┼──────┼──────┤
│ 儿童总数 │6 432人 │ 教师总数 │ 259人 │


                           东北沦陷时期的朝鲜族宗教

    日伪当局1938年统计,在满朝鲜族人共计87 万左右,大多是农民。据日伪间岛领事馆宗教课1935年凋查报告,“间岛四县”(即:延吉、和龙、汪 清、珲春)的宗教活动派别有:基督教、天主教、天道教、儒教、佛教、侍天教等,信教徒共计286.58万人。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采取了两项政策:一是加强培养亲日分子,实现朝鲜族人“皇民化”。为此一再鼓吹“内鲜一体”,称朝鲜族人与日本人同祖同宗,视为日本臣民。迫使朝鲜族人忘记自己的民族,实现要“使半岛人成为忠良的皇国臣民”的殖民政策。二是实行“抑汉扬鲜”的偏袒政策,日本侵略者深知旧东北政权对朝鲜族政策处理中的偏颇、不足,并加以利用,极力挑拨朝鲜族与汉族的关系,使其互相“疏远”与“仇恨”,并利用少数朝鲜族人的亲日派组成了亲日团体和武装,制造亲日舆论,破坏反满抗日运动。

    在东北地区朝鲜族宗教团体中,日伪当局物色亲日派人物,将其渗透到各个宗教团体组织里,并使一部分亲日派成为重要人物,同时,安插日本人为宗教顾问,企图全面控制朝鲜族宗教,使其成为日伪当局推行殖民文化政策的御用工具。若有抗拒不从即遭镇压。对宗教或与宗教相关的学校,日伪当局采取了怀柔、拉拢手段,为学校提供所谓的“优待”和经费援助,掌握学校的领导权,强行灌输天皇思想,以“涂墨”的方式,将其教课书里有关朝鲜历史的内容,全部改成日本天皇历史的内容。企图在长期殖民教育的理念下,培养大批的亲日分子。

    日伪当局苦心策划的东北地区朝鲜族殖民文化政策,1937年间已见些许效果,为此,日伪当局得意洋洋地认为:“‘满洲事变’和‘支那事变’之后,使他们逐渐认清了日本帝国的真正实力,在满的朝鲜人思想较之以往发生显著变化,极大地有利于政府。……”延边地区的德系天主教极力协助日伪当局镇压抗日力量,延吉市的德系天主教布满了特务网络,可以说比当地的德国领事馆还严密。德系天主教的神甫在中国东北活动了14年,掌握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助理主教在朝鲜居住了16年,能够自如地运用朝鲜语。教会活动由德国纳粹党提供相当充足的经费,因此,德系天主教会在延吉市区东北端占据了很大的地盘,高高的围墙大院,有着宏伟的主体教堂建筑,附带两层建筑的女修道院。此外,还设有修道医院、幼儿园、发电所、铁工厂、木工厂、印刷厂、汽车库及相当大的农场。作为宗教传教的教会建筑,其设施之完备,规模之大,在东北时区是罕见的。德系天主教会在“九·一八”事变中,向德、意、日联盟国提供了极为详尽的有关中国东北的重要情报,为日本侵略者所重视。193Z年至1915年间,日本侵略者多次出兵讨伐在长白山一带活动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之时,延吉的德系天主教积极协助日本侵略军,将最大的教堂做其住所并提供种种生活必需品,乃至一些军事设备,如无线电通讯台等等。

    同时,教会还利用日军讨伐之机,发给信徒保护证明书,以谋求扩大会员和信徒队伍,并且极力向日伪政权献计,“屠杀排日暴动的朝鲜族人,不要株杀其子女及亲属,否则会有更多的人追随共匪。我们(德系天主教)对这些不法分子以救济为名,伸出怜悯之手,进行教化与控制,定会抓住人心。”此“教化”政策,深受日伪当局的赏识和信任。因此,当时德系天主教在延边地区颇为兴盛,教徒人数倍增但是,大多数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同胞还是爱国的,不满日本侵略者的统治。——部分人抱有强烈的反满抗日的心理,并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活动。在这一点上,日伪当局也不得不承认,在满铁道总局情报科的《满洲宗教调查报告》中表露:“满洲建国以来,政府采取‘共存共荣’的政策,对待朝鲜人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并且从地理上、政治上给予了充分的保护。

    然而,大多数朝鲜人虽然多年受到 旧东北政权的压迫,但是多少还存在对满洲政府的抵触偏见。特别是在朝鲜人心中苏联共产主义思想占据主导,政府管理是困难的。……’’东北地区,特别是延边一带的朝鲜族宗教组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十分激烈与顽强的。例如:延吉孑L教会组织具有积极进步思想,他们一面标 榜祭孔,传授儒家道德,另一方面在日伪时期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在当时的抗日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如:当时著名的文述澄等人在和龙县的间岛孔教会以及东义范为首的延边孔教会,配合抗联部队作出了许多工作。在黑龙江地区海林县海北镇的朝鲜族天主教中,大多数教徒有抗日要求,争取国家独立,受到日伪政权的监控与镇压。天道教由以金得云、黄熙龙等人为首的局子街(现延吉市)支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反满抗日、朝鲜独立主张,成为抗日独立运动的根据地,形成很大规模,而且朝鲜人人教者颇多。他们兴办了许多学校,其中龙井县的东兴中学,是一座积极宣传抗日思想的学校,虽多次遭到镇压,但广大师生仍然奋起抵抗,令统治者时时感到束手无策,被认为“是被不良分子、共产党所占领的学校。”1923年天道教派在西伯利亚建立新的支部,下设33个分支部,信徒以及会员达千余人,传道者及会员带有强烈的抗日思想。

    1936年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的抗日思想。1936年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 师为中心而建立的“祖国光复会”(反满抗日争取朝鲜独立的朝鲜同胞进步组织),曾计划于1937年与东北地区的天道教核心领导崔麟进行联系,但没有能够实现,但是长白县地区的天道教徒大部分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或参加生产游击队组织,积极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1938年“祖国光复会”遭到在朝鲜半岛的甲山、三水、丰山和伪满长白县地区日伪政权的残酷扫荡与镇压,组织大部分被破坏,此后基本停止了活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现代朝鲜族宗教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民族处于某种社会变动时期,宗教形态及社会作用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研究并探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处于东北沦陷时期的现代朝鲜族宗教如何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宗教起了怎样的作用及其发展变化,也是我们研究宗教文化的重要领域。东北沦陷时期的朝鲜族宗教研究,至今鲜为人知,留下许多空白。而且,日本侵略者为了统治、奴役东北民众,在宗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活动,从而遗留下许多宗教资料,为今天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某种便利条件,因此,深入发掘、整理宗教方面的资料,进一步探求东北地区朝鲜族宗教研究,以填补这一空白是大有益处的。
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满洲国民生部社会司社教科”.满洲宗教调查(日伪)
[3]谢·亚·托卡列夫,魏庆征译.世界民族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85.
㈠]周燮藩,牟钟鉴.中国宗教纵览;l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5]郑之明.中国社会与宗教. 台湾学生朽局,1986.
[6]潘显一,冉昌光.宗教与文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7]朝鲜总督府官房文;15课编.渝洲告示、演述总览引

   (本文转载自:《东北亚论坛》 2002年第1期,转自“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藏区多元宗教共存之历史与现况
       下一篇文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云南道教——以南诏大理时期为中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