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财产
 
明清时期清真寺建筑的彩绘
发布时间: 2019/11/14日    【字体:
作者:赵巍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清真寺 彩绘  
 
 
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雕梁画栋”这句通常用来形容古建筑华丽装饰的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发达。中国古建筑的彩绘以防腐、防晒、防潮的油彩为原料,最初的作用只是保护建筑的木质构件,其后逐渐延伸出对于建筑物的装饰功能。最迟在宋代之后,这种将实用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技艺,已经成为中国宫殿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08年,建筑彩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大多采用木质结构,因此也大都有彩绘。现存明清时期建造的清真寺很多都以精美的彩绘艺术见长。这些清真寺的彩绘由于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华北地区多用青绿彩画,西南地区多为五彩遍装,西北地区喜用蓝绿点金。”不过“无论何种颜色的彩画,都源于中国传统当无疑问。”(冯今源:《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明清时期清真寺建筑彩绘采用中国传统的彩绘工艺,使用彩色油漆绘制于木结构建筑的梁、枋、柱头、窗棂、门扇、斗拱、天花等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真寺彩绘艺术。
 
伊斯兰装饰以几何纹、植物纹和书法纹为主。明清时期清真寺建筑彩绘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纯粹几何形态的纹样特点已经比较模糊。同时,使用的纹饰更加多样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采用中国民俗中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指以象征、谐音等手法,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而在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彩绘就广泛吸收了这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元素。
 
比如,始建于明初的山东济宁东大寺,其大殿的梁、枋、斗拱上大量绘制以“缠枝莲”为主的纹饰。“缠枝莲”纹饰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所以又有“生生不息”的含义,这种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被广泛使用于清真寺建筑中。再比如,始建于明初的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的彩绘在以伊斯兰传统装饰纹样为基调的情况下,也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松、竹、兰、梅、荷花、牡丹等吉祥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图案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坚贞高洁、雍容富贵等。创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的上海福佑路清真寺,其殿宇的彩绘具有浓厚的中国民间色彩,梁、柱的彩绘除了常见的卷须草纹饰,还有各种象征吉祥的云纹、果枝纹以及葫芦等图案。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彩绘也常常使用山水绘画的题材,主要绘于梁枋的枋心内以及木门上,其构图、形式都充分借鉴了中国唐宋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始建于明代的甘肃兰州桥门清真寺大殿的梁、枋、檩上,就采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彩绘加以装饰。
 
明清时期清真寺的彩绘艺术,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彩绘艺术的精美,同时也蕴含了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审美特点。伊斯兰装饰艺术以“风格统一、构图繁密”为特色。明清时期清真寺的建筑彩绘保留了这种装饰风格,在构图上留白少,通过大量整齐划一的彩绘单位来达到“繁密”的视觉效果。
 
比如,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礼拜大殿的顶部,就是用600余幅“井口天花”(用四个支条形成独立的“井字形”框,在其内加以绘制)的彩绘加以装饰。每幅彩绘都是绿底红边、沥粉贴金,图案则各不相同,由花草纹饰与阿拉伯文字组成。在整体上将彩绘图案均匀铺满整个顶部空间,形成了具有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的“满花效果”,充分展现了中国清真寺古建筑彩绘的魅力,堪称清真寺彩绘中的精品之作。再比如,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的河南开封朱仙镇清真寺,梁、枋上大面积的彩绘都是原汁原味的清代作品,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化,但其展示的花卉、几何图案仍清晰可见,线条粗犷、朴素简洁,也是运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而达到伊斯兰装饰艺术效果。
 
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明清时期的北京牛街礼拜寺,其大殿现今保留有清晰完整的清代彩绘,采用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彩绘形式——“和玺彩绘”和“旋子彩绘”。檩、梁、枋、斗拱上的各个部位用沥粉贴金的线条分开,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整体效果富丽堂皇;藻井的顶板分为六格,每格间都绘有红地沥粉贴金大丽花缠枝图案;使用锦纹、灵芝、西蕃莲卷草等中国传统纹饰,通过将各种纹饰的抽象变形、相互叠加、连接递进,形成“细密连贯”的伊斯兰装饰风格。和玺彩绘是清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彩绘,这也说明了当时牛街清真寺的地位很高。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建筑彩绘堪称跳跃在檐下、斗拱上的音符。彩绘在建筑装饰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可以为建筑提供直观、生动、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彩绘将伊斯兰装饰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装饰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言宗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古寺院经济的共享特征与现实镜鉴: 基于共同信仰的视角
       下一篇文章:新疆佛教寺院再造与宗教慈善——以乌鲁木齐市清泉寺为例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