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跳三鼓
发布时间: 2023/12/29日    【字体:
作者:非遗说是
关键词:  跳三鼓 鼓盆歌  
 

跳三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荆楚地区,公安、石首、江陵、监利、松滋以及湖南省华容、南县、安乡等县(市)的地方艺术形式,由三人演唱,两人同时敲打点子,一人击鼓,按一定节奏演唱。因为三人演唱,边跳边,所以称"跳三鼓",普遍用于生日庆祝、死人送葬,金榜题名等等。

 

01历史渊源

 

跳三鼓原名跳丧鼓,起源于民间丧事,由“守灵伴歌的鼓盆”发展衍变而来。流行于石首市的跳三鼓,上世纪50年代前称“跳丧鼓”,是“坐丧鼓(鼓盆歌)”的演变。在鄂湘边境一带,人们将“打丧鼓”分为“坐丧鼓”和“跳丧鼓”。因“坐丧鼓”无表演内容,比较单一,有些地方就发展成为多人演唱、边唱边跳、伴奏也较丰富的“跳丧鼓”。

 

《石首方志》记载:“丧事,则有丧礼,亲朋纷纷来祭,并守灵柩,整夜打丧鼓伴灵”。由于表演形式及内容等都与“三”有关,也因忌讳“丧”字,后改名为“跳三鼓”。

 

《庄子·至乐》中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据鼓盆而歌”,艺人便以此为起源并尊庄子为“歌师”(即祖师)。在民间凡死人“安葬”、“五七”、“除灵”,除道士做斋外,还必“丧鼓”相伴。这种习俗相沿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跳丧鼓不仅只为死人唱丧歌,也为祝寿人家唱寿歌,喜庆人家唱喜歌,俗称跳丧、跳寿、跳喜。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十大集成”中,跳三鼓选录了《中国民歌集成·湖北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卷》、《中国舞蹈音乐集成·湖北卷》。

 

02主要内容

 

在土家族丧俗中,认为庄子是丧俗击鼓的始祖,所以在进行有着一套固定程式的鼓舞表演“跳丧鼓”之前,必先由专门的击鼓师傅配合开场的歌郎,以先猛击鼓面一阵、再敲鼓边为开场仪式,随后请庄子到位后才可开始。

 

土家族有以白虎为图腾,把白虎奉为祖先进行崇拜的传统,因此,人们在祭祀性的“跳丧鼓”中,有以该舞蹈为媒介引魂归宗观念的体现。在舞蹈中有很多模仿老虎洗脸、摆尾、行走、捕食等动作。特别是表演“猛虎下山”时,表演者一跃、一挟、吸腿、躬身,然后相对逼视、撞肘,再紧接一个跳转成弓步,同时轮右臂,口中发出阵阵的嚎啸,其形象的逼真可谓地道的“猛虎扑食”。

 

“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两人以上的双数舞者在棺木前对舞,跳至高潮时少则可达百人,多则可上千人前来参与作舞和观看。舞者交替上场直至天明,才收场送歌郎,进行其它仪式。

 

跳三鼓的演唱形式为三人一台,以唱为主,说、唱、舞兼具。说为唱中的插白,舞却有别具一格的特色,演出时,放一桌一凳,一人坐着击鼓帮腔,另两人轮番演唱,以单面镲击节,踏着有节奏的步子,时进时退,时面对面,时背靠背来回往返,激昂时还可以大跳。艺人将其舞蹈动作概括为:“右手筷子(签子)左手钹,上靠膀子丁字脚、三步半、朝前梭、背靠背、擦身过。二人对面笑呵呵,你一个歌,我一个歌,鼓声不住歌不落。”

 

“跳丧鼓”有文舞和武舞之分,即“文丧”和“武丧”。“武丧”是和民间武术相结合的一种跳法,基本动作有“虎抱头”、“打人佬”、“牛擦痒”等十多个套路,动作幅度大,讲究雄浑粗犷,所以非年轻后生不可胜任。它主要适用于儿孙满堂的走“顺脚路”老人的丧事,有贺喜送终之意。“文丧”中最具特点的是“哭丧”,基本动作以“四大步”为主,但速度缓慢,唱词凄凉,唱腔悲哀,情动处可催人泪下,一般只在“少年亡”中使用。

 

另有即兴创作的《丧舞》,唱腔直接采用民间小调或自编笑话俚语,以鼓托腔,用极为夸张的小丑动作衬托舞步,诙谐有趣,十分惹人致兴。特别是到了下半夜,人们已至精神疲倦之时,则唱以爱情和笑话为主的“荤歌”,使丧事逆转为喜庆。

 

“跳丧鼓”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赞颂土家先民开拓疆土,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等等,因此它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增加娱乐性,吸引观众,唱词也不乏诙谐幽默的成份,其内容十分广泛,死者的生平事迹,历史传奇,日常的生活趣事都是歌唱的题材。歌词多呈四句七言,一韵到底,保持着古代某些曲牌的格律形式。每唱完一首,两名歌手互换位置,大概是跳的婵变。

 

深山存古韵,丧鼓延遗风。雄壮强劲的“跳丧鼓”强烈地表现出一种维系整个土家民族之魂,造就出一个“饿死也要跳三年”豪放而乐天的民族。

 

非遗说是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美国的多元宗教概述及成因分析 \贺相铸
摘要:美国是个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社会,整个宗教种类繁多、宗派林立。但就其源流,多…
 
“完全的天主教”在拉美社会中的影响 ——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智利为中心 \张琨
摘要:自欧洲殖民者进入拉丁美洲以来,天主教就持续影响着拉美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
 
民法典背景下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研究 \蒋子翘
摘要:<正>《民法典》第92条第2款规定,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自愿申…
 
宗教政治化: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再次兴起及其对印度外交的影响 \许娟
摘要:自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政治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宪法中契约观念的始源与演变 \揭梅
摘要: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源于早期日耳曼的部落社会契约。中世纪以后,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节日文化空间的建构与区域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勐海县勐满镇“民族团结广场”为例
       下一篇文章:节气丨冬至:冬至大如年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