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政教关系
 
倡立宗教特区为改革试点
发布时间: 2011/6/24日    【字体:
作者:刘澎
关键词:  宗教 政治  
 
 
  
                                        刘澎

 
【时代论坛讯】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澎教授,在六月二十日晚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今日中国政教关系──问题与走向”讲座中,提到北京守望教会与警方在街头继续冲突对峙,事件已“极大地暴露了现行宗教管理体制的无效性”。他指出,要解决整体宗教方面积累的大量问题,涉及建立新型政教关系模式、改革宗教管理体制、完善宗教立法等,其中在全国範围建立宗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宗教特区)可为改革的第一步。是次讲座吸引一百人出席。

 

                          


 
                        新政教关系: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
 
    刘澎在会上指出,中国现有政教关系的模式与宗教管理体制基本上不能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际效果令人失望”,而以基督教为例,由○九年至今,较大的政教冲突或群众事件已有十多宗,包括临汾金灯台教会、济南长春里教会、成都秋雨之福教会、北京守望教会等。四月起北京守望教会上街聚会与警方发生冲突至今仍在对峙,是“极大地暴露了现行宗教管理体制的无效性”。

    刘澎认为,现行的“政教不分”与“行政控制”的政教关系模式不合理,必然导致政高于教;要构建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模式,应由政教双方共同讨论,并取得社会大众的认可,达成共识,而不能只考虑“某一部份人(无论是宗教或非宗教团体)的利益”。他提出,这种新的政教关系模式最基本特点应有二:一、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二、实行政教分离。

    他说:“要让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让宗教组织回归宗教;国家不向任何宗教组织、团体提供任何政治上、财务上的资助。”

                          
                      宗教管理:由行政手段转变至法治

    刘澎认为,新型的政教关系一旦明确,就会呼唤相应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当中完善宗教法治是至为必要。

    在目前的宗教法规种种问题上,刘澎指出目前最高级别的宗教立法(○四年国务院出台的《宗教事务条例》),与《立法法》规定的限制公民人身权利的法律需由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立法的法律保留原则是“直接相悖”。他提出,在《宪法》第36条(该条例专门论述宗教问题)和《宗教事务条例》之间,需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如订立《宗教法》作为基础),以满足法治的“形式合理性”,使依法治国可以具体到宗教领域。

                   
                       
 
                            建立“宗教特区”

     刘澎强调,解决宗教方面积累的大量问题,涉及建立新型政教关系模式、改革宗教管理体制、完善宗教立法等,当中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必需谨慎分阶段逐步进行。他建议,在《宗教法》出台前,在全国範围内选取具代表性的五、六个地、市级地区作为“宗教特区”可作为改革的第一步。

    他表示,这些试点应包括传统上宗教影响较大的地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边疆民族聚居地区等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类型的地区,同时又能代表主要宗教的地区。在具体做法上,试点地区的改革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试行宗教组织备案;二、试行宗教业务对口管理:三、推动特区宗教立法;四、组织宗教行业协会;五、建立政教对话机制;六、建立鼓励宗教组织进入社会服务领域的准入机制。

    “今日中国政教关系”讲座分当日下午及晚上两场举行。下午举行讲座为陈日君枢机主讲,内容关于天主教会在中国由解放至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所面对的政教关系处境,约五十人出席。
 
                     
     (采访:黎嘉晋 摄影:江馥贤)
www.christiantimes.org.hk,时代论坛每日快拍,2011.06.21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政教关系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对改革宗神学政教分离观的一般性解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