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赤水佛教略述(续)
发布时间: 2013/12/20日    【字体:
作者:道坚法师
关键词:  佛教  
 
 
    五、赤水高僧录
 
    赤水佛教史料最早出现于唐代,历代兴替,高僧辈出,然因资料缺如,明以前仅知元代有僧名,直到明代,始有月溪大师之传记,清代高僧,则多有记录。
 
    (一)   明代赤水高僧月溪大师
 
    据《增修仁怀厅志》卷五《仙释》所载,仅有一位高僧在录,此人便是明代月溪大师。据《仙释》传中所云,月溪大师为四川江安人,明代宣德初来到赤水,夜间投身当地百户长官陈姓家马厩中歇息,陈家夜见马厩中光明照耀,觉得奇异,就赶他离去。月溪大师到了赤水唐朝坝,见一山山风景秀美,名曰印山,但见“林麓洞壑,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幽窗差互中,有磨刀溪大石横亘,水流其旁,声若轰雷鸣夔。壁北立,瀑掛为簾,三叠而注于溪”,遂结庵曰“永洪庵”。
 
    在永洪庵中住了二年,遇到皇帝“诏天下名僧十三人诣阙,月溪与焉”。月溪大师离开寺院之前,对弟子们说:“此中緇众,毋踰四十,踰则不利。”因为月溪大师成为皇朝内供奉的高僧,地位显赫,广受众人崇敬,“后人广其故居以为寺,緇流仅四十人,过五人则一殃,过三人则一病,过一二人,则一眚,莫能踰其数。黔中称慢僧,首月溪焉”。寺院住僧不能超过四十的预言得到应验。
 
    到达京城,为了考验从全国来的高僧的道行,“上密令中使置佛经于地,覆以锦裀。诸衲皆履而入,月溪独趦趄不前。上促之,对曰:非敢以方外自高,惧藉经为罪,非上所以如臣意。上异焉,取经入”。以佛经考验高僧道行的事,历史上曾有多次记载。

    经过亲自检验,皇帝对月溪大师非常崇拜,赐座,赐茶,月溪大师接过茶来,“不饮,而南洒,问故,对曰:留都火焚四十八户,用禳之。上未信,后守臣奏,火作如其语”。
 
    在皇宫里住了一段时间,奉命回川弘法,从京一路风霜,至当时的留都南京,准备走水道回四川赤水时,一病不起,遂示寂于南京。[30]
 
    (二)邛州了凡刚禅师圆寂赤水寅子寺
 
    据《锦江灯录》卷九载录大鉴下第三十三世鉴随法嗣《邛州了凡刚禅师》。鉴随大师,明末清初人,为四川成都西山白云寺鉴随禅师,人称白云洞鉴和尚,曾为昭觉丈雪通醉禅师受戒,并教导禅法,是川内外颇有影响之大德。其弟子有彭州宝池禅师等。邛州了凡刚禅师史迹如下:
 
    东普人。幼为掾吏,因科税不职,落发参白云洞鉴和尚,暗机契合,嘱住上方洞居。无何,徙邛州白岩。慕鸡足胜概,游楚雄。未几,复省白云。过怀县,酷暑饮水,不移刻而示寂于寅子寺。世寿六十三,夏腊十七。
 
    东普,即普州之谓,即今安岳境。了凡刚禅师为安岳人,年青时在政府部门担任副职。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史、掾吏均可。因为当年税收繁杂,收税不力受到牵连,便逃脱出家为僧,礼白云寺洞鉴和尚为师,并受到为师的重视,吩咐到住持寺院山上一个佛洞。时间不久,住持邛州白岩寺。因仰慕云南鸡足山为迦叶尊者道场,风光秀丽,下云南到达楚雄境住锡。不久,准备回川跟随白云洞鉴和尚参禅。走到赤水时,正是酷暑季节,天热口渴,没有注意到卫生,喝了不净的水,引起疾病,很快,就圆寂于赤水寅子寺。了凡刚禅师世寿六十三岁,出家受戒共十七年。
 
    (三)破峰重禅师开法赤水天台山万寿寺
 
    破峰重禅师,为巴渝著名高僧明末慧觉照衣(1605~1673)弟子,有语录一下卷行世,卷首有华岩寺开山和尚圣可大师序。照衣为綦江人,俗姓熊。先受请至湖山白衣阁。后至峨嵋山,连坐七刹,弘法四十余年。顺治元年(1644),值甲申之变,隐于四川夜郎八年。是否曾在同属夜郎旧地赤水闭关隐居?因弟子首住仁怀,可一定可能性。历住重庆崇因寺,其后历住湖山治平寺、太公山石宝寺、江津圆通寺、珠林洪福寺、巴县宝莲院。康熙十二年九月示寂,世寿六十九。有《慧觉衣禅师语录》三卷行世。据《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卷二《破峰重禅师塔铭》载:
 
    师法讳普重,号破峰。果之北路永丰乡人也,姓岳氏。……首住怀之万寿寺,次受嘉定龙骤之请,亦住资阳县之佛兴寺,后乃重辟南充之香积,遂不复他往。[31]
 
    破峰普重禅师为果州人,即今南充永丰乡人,俗姓岳,为南充进士孟龙之后裔。其出家寺院为峨嵋山,后遇慧觉和尚,印证后开法仁怀治下的天台山万寿寺,可见大师与赤水佛教因缘深广。后受嘉定龙骤寺的邀请,才离开赤水。
 
    (四)空谷道澄禅师隐居赤水花坝山
 
    空谷道澄禅师(1616~?),明末清初临济高僧。为重庆忠南(今忠县)人,俗姓杨。二十六岁,投本土熊家寺静主悟修禅师出家,于酆都(今重庆丰都县)十方堂受沙弥戒,于梁山(今重庆梁平县)龙潭雪禅师处受具足戒。历参垫江木头滩月竹、大竹万峰(破山明禅师)、广安龙台寺象崖性珽。后遇蜀之兵乱,隐于七星山八年,归大竹,遇敏树如相来山,机缘契合,受印证。历住成都内江县三圣寺等二十余刹。康熙三十一年(1692)时,师七十七岁,寂年不详。著有《空谷道澄禅师语录》二十卷。关于空谷道澄禅师在赤水的史实,空谷道澄禅师语录卷十五云:
 
    闻得四方稍静,遂出卢卫中和山。住静刚未多久,招安官兵忽至,地方苦状不堪,想是难逃往业。拈香启白三宝,罗网得脱,尽力行道,报佛之恩。次期,无限兵马铺山盖地而至,军中一官人姓张,近前问答,机言相投,接入营送至怀,后入花坝山隐居。
 
    大众,此非等闲。诸方被他劫夺,绑缚进营,担负山僧,感他恭敬礼请进营供养,何也?莫不是山僧素行一点真实,不遭此凶神恶魔,而返来恭敬护法?彼花坝山,系綦江、怀、桐梓三县交界,实乃夜郎总府赵檀之地。初进山时,凄凄而上,捕鹿迹而踄,渐至山顶,倚树相依。刚坐间,猛兽临傍,入不思议色空无相定诸境,潜藏邈无形迹,如是住三载,种种辛苦,未有剎那不在本念。所以古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或时站立悬崖,或时经行露地,客来无迎送,饥寒失其时;行则直直无回互,坐则死死似痴愚。无理事,不举有益话。
 
    纔言此是山僧数年前害的执着病,后转绥阳李总府及杨赵留住万佛山。予防人情难避,又恐揽繁嘈杂,即相谓曰:“山僧系是郊外芦蓬之客,不熟人情,遂吾之志,方可住耶!”答曰:“随师何志,无一不从。”遂住三载不下山。后又綦江程熊张王李五位总府,接转花坝,建修功果未就,仍遭饥乱四方磨折,不得已下山,转桐梓,蔡李求度,同开佛现山,权住守时。[32]
 
    空谷道澄禅师曾在仁怀、綦江、桐梓交界处的花坝山上,长住达八年之久。时逢战乱年代,师多次入军营而得免祸乱,足见其深孚众望,军民礼戴焉。
 
    至怀安村、境福两处,留结制传戒。上堂云:“这场络索,皆自七星山病根遗累,不知何时是处在处亸他不脱?者里那里被他牵连,情不得已,只得鼓扇是非,无可藏避。期竟欲行。[33]
 
    在赤水隐居期间,由于空谷道澄禅师的影响力,深入人心,赤水安村寺和境福寺请他安居传戒。传戒结束后,住七星山,继续开始他的隐居生涯。
 
    六、略说赤水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 是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产生的一套神 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 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民俗信仰的核心是对超自然能力的崇拜,即人们对自然威力的敬畏,内化为心中的信念,从而产生一定的风土习俗和行为习惯。我国现行宗教政策是以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为五大宗教,除此五大宗教外,将许多民族信仰及民间文化信仰,统统归纳为民俗信仰。

    赤水佛教最盛,然地处偏僻,人民信仰颇杂,或巫鬼崇拜,或祖灵信仰,或自然崇敬,与佛道交集,信仰多元,成为赤水人民信仰的特点。
 
    据《增修仁怀厅志》所载,赤水每年十二月中,信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表明赤水虽然地处边陲,却是一个信仰自由,心灵开放的文化包容之福地。
 
    (一)赤水民俗信仰多元化
 
    赤水为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汇区,与中原地区的信仰模式有所不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包容性,和信仰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据《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中载,赤水信仰多元,且具有浓郁的生活化气息,成为赤水信仰的重要元素。
 
    二月初三日文昌帝君诞,各处场市乡村均同诚祭献,或用猪羊或用牲馔,在庙祀神,处处皆然。
 
    三月二十日妇人于是日谒娘娘庙求嗣,土城香火尤盛,最宜禁止。
 
    五月二十七日,枯属以是日为城隍诞辰,香火最盛。男女入庙祈祷者往来如织,神像出游,箫鼓喧闐,观者如堵。
 
    六月六日,镇江王庙香火最盛,盐商舟子俱入庙庆贺神寿。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释氏设盂兰盆,人民多具酒脯楮帛祭祖先。[34]
 
    从《增修仁怀厅志》所载内容来看,赤水信仰呈多元化趋势,如文昌帝君信仰与娘娘信仰,城隍信仰与镇江王爷信仰,竟成本土一大风俗习惯。
 
    1、文昌帝君信仰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
 
    赤水在明清时期,文昌帝君信仰达到高峰期,与当时科举制度有莫大关联。过去通过科举取仕,所以学习的好与坏,是未来的前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赤水的文昌信仰,从善堂中印制《文昌帝君阴骘文》,到文昌庙、魁星楼、文峰塔的建设,到二月初三文昌诞的祭祀活动的盛大举行等,都说明文昌信仰在赤水的流行与影响。
 
    2、送子娘娘信仰
 
    众神之中,掌管生子的神据说是“注生娘娘”,又称“送子娘娘”,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 。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 。

    赤水地区多山地,以农耕、药材和林业为生,需要强大劳动力,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所以,生育之神,成为赤水人民的普遍信仰,就能让人理解了。
 
    3、城隍信仰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冈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经道教演衍而成的地方守护之神。
 
    赤水山高路远,需要地方保护神给予心灵的保障。赤水洪水经济泛滥,需要地方保护神冥冥之中保佑一方平安。城隍又是地方惩恶扬善之神,在法制不健全的古代人民,靠这种阴司冥冥之中的报应,来约束人们的道德和规范。
 
    赤水城隍诞热门非凡,人们倾城出动,抬着城隍之神游行,举行盛大的庙会,将民俗信仰与庙会文化结合起来,人们举行各种民俗活动,杂耍、小吃、戏曲,可谓应有尽有,成了赤水地方特点的集会游行与娱乐活动。
 
    4、镇江王爷信仰
 
    镇江王爷为江河运输保护之神,也是水神崇拜之一。镇江王爷的发展,与古代盐运水道有很大关系,凡运盐舟子,都以王爷信仰为核心。
 
    作为运输河道的保护之神,镇江王爷究竟是何许人也?一般镇江王爷庙,供奉的神像无法统一,有的地方供奉龙王,是以镇守水道,以免水洪之灾的功能;有的地方供奉治水有功的李冰,为川泽之神;有的地方供奉二郎神杨戬,认为他才能镇守孽龙,以免江河泛滥。赤水镇江王爷庙同时也是盐帮的行业会馆,每年在此集会,颁布行规,实行新的盐运政策等,实际是经济活动与人文活动相结合的民俗信仰。
 
    5、鬼节
 
    七月半,是佛教的盂兰盆会,僧人结夏安居三月圆满的日子,以各种盆食供养僧宝,以积集功德,超度亡灵的信仰。道教七月半是中元节,道士建醮祈祷,放河类,为大众强调孝道文化。
 
    赤水在七月半这天,更注重佛教的超度功能,人们以各种方式超度过往先灵和祖先,以慎终追远,缅怀先德。
 
    (二)赤水古代其他民俗信仰
 
    赤水的民俗信仰,即有受到少数民族地区信仰的影响,也有中原民俗信仰的影响,形成自己一套独有的文化信仰理念,值得今天我们研究。
 
    1、小神子信仰
 
    在中国民间,一直到今天仍流传着许多神奇的动物精怪,如“山魈”、“五通”、“独脚鬼”等,都是一些会隐身作怪的灵物。而小神子信仰,却盛行于大江南北,赤水明显受到这种民间信仰的影响,也有关于小神子的说法。
 
    民间有小神子,凡入人家,随时现形,或空中语,只三尺高,系女身,有七人,云称姨妹,凡心术不端好为奸诈害人者,即入其家作崇,或银钱或货物转瞬失去,寻之不见,或时放火烧房,或将大石悬之空际,上下不粘天地,又于炊爨饭食中,或和以糞令人不能食,或于筵席间杂以泥沙,令同坐不能下筯。其神反覆无常,去来甚速,无踪无影,如祀之甚恭,亦于他家将银钱货物运至此家,但其神量小,若稍为简慢,即为殃作祸,其害最酷。有朝天一撮箕也姓遇此崇,是竟至火烧三次,家产消亡。如为人正气,定不敢犯。如遇着请巫师之高明者,亦能禳解驱送之。[35]
 
    小神子又名猫狗神,各地形像各异,大多形容为一红孩儿,手拿红口袋叫乾坤袋,为灵界神偷。该神亦正亦邪,多调皮,喜欢作弄人,让人即喜欢又怕的味道。在赤水流行的小神子信仰与中原地区略有差异,如七姊妹之说,或许与汉地七仙女信仰有一定联系。
 
    2、坛神信仰

    坛神为民间信仰之巫术神灵,主要流行在巴蜀及秦地等,主持坛神信仰的祭司称端公等,祈祷内容为消灾禳祸。四川地区供奉的坛神,一说是姜太公,一说是李老君。《云阳县志·风俗》称:“蜀民祀坛神,县人尤严奉之。三年两祀曰庆坛,有求而应则酬之曰还坛。其神在堂西隅,巫书赵侯、罗公。蜀故云:‘赵为嘉定太守赵旭,罗则方士罗远山也。’”民间巫教信仰之神。
 
    凡年终腊月庚申日,民间每庆坛神,必杀豖招巫跳舞歌唱徹府不息,亲友贺者,亦其夥。盖欲观其跳唱,亦且得以燕饮也。巫装女样如戏子,中旦脚向贺客歌唱酌酒必赏以钱。又有所谓打阴后者,以小刀穿手肚中向客索赏;又有所谓坐九州者,主人于地下摆设餚馔,请同贺者围坐,巫执壶酌酒,口中歌唱,亦求赏钱;将圆满之时,巫师以小刀砍其额,出血滴于坛旗上,谓之砍洪山,亦必向主人及客索赏。

    噫,庆坛非正。盖皆诙谐戏弄,观者哄堂,正直之神,岂能向此直妄誔之举也。道光初年,此风尤甚,至仁怀悬穆逆叛后,奉文禁革其习渐息。至今乡中庆坛者,亦寥寥无几矣。急为志之,以免后人相沿仍蹈故辙可也。[36]
 
    赤水巫术信仰,以坛神信仰最有代表性,包括刀穿手掌而不痛的“打阴后”,围坐宴饮戏唱的“坐九州”,以刀砍额祭坛旗的“砍洪山”等,皆能麻痹大众,官方多次例行禁止而不能,可见巫术信仰与民族文化结合,已经演变成大众参与的娱乐与信仰相附的产物了。
 
    3、还泰山
 
    还泰山信仰,属中华大地流行的泰山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泰山信仰中三大主神,一是东岳大帝主管生死之神,二是道教信仰中的碧霞元君,三是民俗信仰泰山石敢当。还泰山属于泰山石敢当崇拜的分支,值得我们研究。泰山石敢当信仰,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天地山川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等大自然诸物,其珍奇灵异者,皆有神性。泰山石敢当就是镇妖祛邪的灵石之神。明清以后,用“石敢当”、“泰山石敢当”镇宅或镇巷陌桥道之要冲、凶顽之地等,颇为盛行。
 
    男女有病,辄许泰山以洪猪净酒友鸡,延巫祝之,谓之还泰山。李凤翧曰:泰山镇东方,视三公国君之祭也,季氏以命卿旅之猶无益,况岩岩之灵爽,反居歆庶民耶。乡愚不足论,诗礼之家,亦随俗为之,但相沿已久,无甚大害,所以未闻有禁革者。[37]
 
    泰山信仰之传统,多为山川保护之神,赤水的还泰山,却将自然崇拜回归于生命的祈祷,希望通过泰山信仰,得到健康与幸福。这算是赤水民族巫术信仰与泰山信仰结合的产物,并得到官方认可。
 
    4、路鬼(伤鬼)信仰
 
    传说经常有人受到伤害的地方,就传说有“伤鬼”存在。伤鬼要找替身才能解脱,所以常常出来害人。因生活需要到那些有“伤鬼”出没的地方去,就要结伴而行才行。传统关于“路鬼”的说法很多,一般认为路鬼即是倒路鬼,据说,倒路鬼大多不会害人,但凡走夜路遇到他,就会迷路,眼前看到一条大道,却怎么也走不出危险路段。在赤水的民俗信仰中,伤鬼信仰与路鬼信仰结合起来了。
 
    伤鬼,路鬼也,中之头痛身热,或昏迷不省人事。以茅草抱挽成标,遍扫周身,随以纸包茅草,置香龛,谓之愿标招善。禳者造花盘置标于盘中,并以香烛酒脯,于夜间送至三叉路口,祭毕倾物于地,将盛器掷破弃之。[38]
 
    赤水的伤鬼与路鬼合二为一,并且说中了邪的表现是“头痛身热,或昏迷不省人事”,显然与当地古代盛行的热病如疟疾等有关。而袪鬼之法,称之为“愿标招善”;送鬼之法,与中原地区送鬼食有些类似,如在三叉路口送鬼,以香烛酒脯为食,祭祀完毕,将祭品投之于地,打破盛祭品的器物。
 
    5、鬼箭
 
    鬼箭,中医称之鬼箭风,《医略六书·杂病证治》:“鬼箭风:遍身疼痛如钻,或偏手足如刺,俗名鬼箭。实由营卫空疏,腠理不密,贼风乘间入客经络,营卫不通,与邪相搏而病。”
 
    赤水民俗信仰之鬼箭,即鬼神所射之箭,伤人之怪异病。明高启《神弦曲》:“雌狐神学拜戴髑髏,鬼箭射创血洒秋。” 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西隣小鬼逢鬼箭,仆地不甦颜色变。”可见鬼箭之信仰,遍布全国。
 
    鬼箭,鬼所搡以射人者也。亦曰枪子人,或中人不急救或死。以雄鸡扫其痛处,更以鸡血点之可愈。又以鸡卵环滚其痛处,或令人以口含净水咒之使血出即愈。[39]
 
    赤水鬼箭也叫枪子人,中伤者救不及时就会死人。救治之方比较简单,以雄鸡在痛处扫过,再点以鸡血即愈。另一种办法以鸡蛋在痛的地方滚一下,或者请巫师念咒,让备出来即可痊愈。
 
    6、二分土地信仰
 
    二分土地,为传统土地信仰之分支,认为凡小孩子得病,与二分土地之神有关,如有的地方传说乱挖土地会导致小猪生病一样。赤水二分土地信仰,描述了得病的症状,禳解之方法等。
 
    二分土地,凡男女或腹痛呕吐,必祷之。以香三炷,饭二盏,每盏内置鸡蛋一个,令二人送菜园中祀之。毕,二人将饭及鸡蛋食尽,不留一粒。或曰孩童病,皆二分作崇,此法甚妙,可置之小儿科中。[40]
 
    孩童得病,出现腹痛、呕吐等病状,多为二分土地作崇。祭祀之法,用三柱香,二碗饭,每碗饭里放一个鸡蛋,叫二人送到菜园中祭祀。祭毕,将饭和鸡蛋吃干净,病就好了。这种治病方法比较奇特,但古人认为“此法甚妙”,还推荐加入小儿科中,可见在当地非常流行的一种信仰和巫术治疗方法。
 
    7、扫帚神信仰
 
    拜扫帚神,俗称“禾秆扫神”,有的地区是中秋拜,有的地区是正月拜。参与者用双手扶着倒立的禾秆扫柄,然后把头伏于双手上,点燃一支香,侧旁由成年妇女念咒:“禾秆扫神,禾秆扫神,八月十五有神灵,叫你扫地就扫地,叫你打人就打人。”如拜成功了,参与者手执禾秆扫从原地站起,听人呼唤,或问吉凶。俗谓拜此神不能“入神”太久,要及时让参与者者清醒。清醒之法是派人上前,首先,夺其手中的禾秆扫,后用清水拍打其额及颈背,直至恢复神志为止。
 
    扫箒神,以委箒扎如人头,穿人衣,以炷香绕其面,祝之再三四,令二幼女执之,即摇动而来,如较前稍重,二人平执,不可换手,即去无验,随即觞拜,问事以点头为徴,如问晴则点头,雨则否,或戏之,及烦数即顿立不动,此皆村曲中小儿女,正月中所为。[41]
 
    赤水的扫帚神信仰,与中原巫术信仰差不太多,主要用于问吉凶祸福为主。祭祀时间为正月间,以幼女扶乩,传说比较灵验。
 
    8、土地神信仰
 
    中国是一个农业发达国家,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演化为土地之神的崇拜。最早的土地守护之神为社神,主管一方土地,保佑一方平安。随着时代变迁,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福神,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
 
    土地之名不一,有庙门土地,桥头土地,七郎土地,水口土地,秧苗土地,青斋土地,家龛长生土地,其秧苗土地青斋土地,此农家所祀者也。长生土地,各家所祀者也。
 
    又山王比土地为尊,相传境中敬此神则虎豹狐狸不入境,俗呼为山王天子,不知天子乃到尊之称,今山王祠处处有之,岂天子亦处处有之耶?谬妄之极。今后但呼为山王大神可也。查搜神记诸书,山王无考,意者以其山之灵而名之耶。但相传已久,无从考辩。[42]
 
     赤水土地信仰比较全面,包括庙门土地、桥头土地等,凡世间种种与农业交通相关联之处,皆有土地之神的信仰轨迹。比土地信仰还要受人尊敬的是山王信仰,即民间山神信仰,在赤水称为山王天子,以天子之名称山神,较为罕见。
 
    9、石敢当信仰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图案;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文字,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
 
    石敢当,不知何神也。蜀语汉黄门令史游急就篇云:卫有石碏石贾石恶,郑有石癸石制,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皆有势位,所向无敌。厅俗凡于河水斃人处及高岩陡坎,跌蹶人处,必以石刻石敢当之像以望之,相传可以永杜后祸也。见《播志》。[43]
 
    赤水民俗中的石敢当信仰,与中原地区大同小异,均以禳灾避邪为主。凡有伤人之处,即可置泰山石敢当,据说可以避免同样的灾祸发生。
 
    10、四官财神信仰
 
    民间信仰的财神中,流传于乌江流域有“酉溪四财神”传说,即福禄四官财神,与土家族的传统信仰有关。在很久以前,土家先民在严、罗、冉、唐四大首领的带领下,沿着乌江来到酉溪,为了生存,他们叫手下用檀香木生火,并向天神祈祷,保佑平安,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赐给他们每人一块金砖,成为财神。这个传说被土家人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并且在堂屋神龛上写上“酉溪显化求财有感四官位”。
 
    四官财神,俗称酉溪洞中求财打宝,四员官将,乡市间家供此牌,祀之用肉一方,谓之刀头,并以香烛钱马酒一瓶,列四杯敬之。[44]
 
    酉溪紧邻贵州,与赤水一衣带水,因此,信仰四官财神就可以理解。赤水民俗供财神,以“刀头”、“敬酒”及香烛纸马供奉,及习俗延至今天,遗风尚存。
 
    七、赤水佛教的展望
 
    从历史角度看赤水的佛教,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余续延至于今。虽处边陲,而因赤水水道运输交通的繁荣而繁荣,因川黔古驿道而兴盛,因川盐川茶入黔而商贾云集。随着商业贸易的进行,移民文化的勃兴,佛教随之也兴盛起来,成为赤水宗教文化最灿烂的晨星,照耀着赤水子民,一代代民族精英走过历史的昨天,穿越千年的梦幻而不息。因此,从新省视今天的赤水,今天的赤水佛教,省视今天赤水的宗教情怀,就很有必要了。
 
    (一)研究古代赤水佛教历史,挖掘人文底蕴,提升赤水文脉
 
    赤水是人杰地灵之地,研究古代赤水佛教文化,就是为了传承赤水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打造赤水软实力,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为今天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作贡献。为了研究赤水佛教,我暂拟几个专题,供有志者探讨:

    1、研究赤水文人仕子的信仰心理与佛教的关系。
    2、研究民族文化心理与佛教信仰之流变。
    3、研究佛教信仰与赤水古代社会的发展关系。
    4、研究赤水佛教慈善事业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
    5、研究赤水寺院经济。
    6、研究赤水少数民族信仰与佛教的交流与融合。
    7、研究赤水名望家族与佛教信仰。
    8、研究赤水官僚机构镇守边陲对佛教的依赖。
    9、研究赤水民俗信仰与佛教的关系。
    10、研究赤水佛教寺院的社会功能定位。
 
    对于赤水佛教的研究,随着资料的深入发挖掘,不断会有新发现,不断会有新理论出现,甚至在现有佛教与民族、佛教与文化等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提出赤水学的综合研究课题,纳入社会基金研究管理范畴,将赤水佛教研究提升为赤水文化研究。
 
    (二)   整理出版赤水古代文献
 
    研究赤水佛教,当从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开始。由于川黔战乱的影响,地方文献受到历代兵乱的焚毁,保存下来的古代资料并不多。必须从这些现存资料中,发掘有价值的文献,从而进行研究。整理赤水史料,应关注这些地方文献:
 
    1、有关赤水地区家族的族谱。
    2、有关赤水的地方志书,如《遵义府志》。
    3、有关赤水的山志、水志、名胜志。
    4、有关赤水的名人游记、散文、诗词歌赋等。
    5、赤水出土之文物研究。
    6、赤水佛教遗址的考察。
    7、赤水古代艺术品的研究。
 
    整理出版历史文献,既保存历史文献,也传播了赤水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研究赤水佛教、赤水人文经济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素材。
 

注释:

[30] 《增修仁怀厅志》卷五《仙释》。
[31]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卷二《破峰重禅师塔铭》。
[32] 《空谷道澄祖师语录》卷十五《行由》。
[33] 《空谷道澄祖师语录》卷十五《行由》。
[34]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35]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36]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37]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38]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39]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40]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41]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42]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43]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44] 《增修仁怀厅志》卷六《岁时》。
 
  (本文转载自:云天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1591820101imsx.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赤水佛教略述
       下一篇文章:略论庙产兴学及其对道教的影响——从 1928年的一段地方志资料统计说起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