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2/4页   转到:

有必要从中国历史里找出“上帝”吗?
发布时间: 2014/8/27日    【字体:
作者:梁涛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上帝  
 
 
    天人关系 中国讲合西方讲分
 
    关于古代中国的宗教类型,学术界有讨论,不过一般是以天人关系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大家去过香港中文大学,到了山顶上就会看到著名的“天人合一”亭,旁边刻着钱穆的《天人合一》。这是1989年钱穆去香港中文大学参加新亚书院成立四十周年的一个发言,前一段在网络上被不断转发,钱穆是1990年去世的,所以这是钱穆的最后一次演讲了。不过其中的一些观点在《湖上闲思录》中已有表达,《湖》约成稿于1948年,所以代表了钱穆40多年的思考。最近余英时先生出版了他的封笔之作《天人之际》,也是讲天人关系的,他们师徒二人都是用一生来思考这个问题。
 
    钱穆先生的《天人合一》显得抽象一些,讨论中西文化比较都有这个问题,但还是有助我们对中西宗教做些思考。钱穆说,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与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然后又说,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争议,也比较抽象。但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天”换成“上帝”,是说将上帝与人分别来讲,是离开了人来讲上帝,这个讲法还是可以成立的。因为上帝不受人的影响,人不能要求、影响上帝更不能发号施令。钱穆认为,在这一点上中西是不同的。他说,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这句非常关键的,是钱穆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表述。一方面天对我们有所命,“命犹令也”,天向我们降下命令,但这个命或令是抽象的、含混的,它有一个基本的规定,但又待我们去充实、完善、丰富它,所以天命是未定的,有待完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道将一切都规定好了,那我们只能服从,只能以“道弘人”;但如果道只是规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就像一条道路——道的本意就是道路,那么,我们就要通过一生的努力去实践、丰富、完善这个道,所以是“人能弘道”。道不尽来自天,也有人参与其中。这才体现了人的自由,人的主体性。
 
    所以饶宗颐教授认为,中国人在天人关系上实际是“天人互益”,也就是天人互助,是一种行动境界,通过实践把天道呈现出来。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特点。因为这个特点,决定了天人关系中的天一定是向天道发展,而不是上帝。上帝是有位格的,而天道可能是一个法则,是创生的根源,却不必具有人格性。
 
    杜维明教授有一篇文章叫《存有的连续性》,是从哲学角度谈论中国古代宇宙观的,认为天与人之间是连续性的,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和动力性的特点,不存在连续之外的存有。所以中国不会有上帝无中生有的观念,中国古代也有创世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但盘古与上帝还是不同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安乐哲教授反对使用“超越”的概念表述中国思想,因为根据西方对“超越”的严格定义,A能决定B,但B不能决定A,A对B就是超越的。但在中国是A影响B,B也影响A,是天人互动、天人互益,所以二者是不一样的。
 
    天人关系 中国讲连续西方讲断裂
 
    杜维明、安乐哲是从哲学上讲的,美国哈佛的张光直教授则是从人类学、考古学讲中西天人观的不同。他认为中西的天人观的不同,在于一个是连续,一个是断裂。中国是连续的,天人可以相互作用、影响;西方是断裂的,天(上帝)发号施令,人被动地服从。人曾经不知天高地厚,想建一个巴别塔来通天,结果惹得上帝大怒,打乱了他们的语言,使其彼此无法交流、沟通,这样人的异想天开遭到了惩罚。张光直认为中国是一种类似萨满式的宇宙观,宇宙分为多层,以中间的一层以下的下层世界和以上的上层世界为主要的区分。宇宙的诸层之间为一个中央之柱所穿通,这个柱与萨满所谓的“世界之轴”非常近似,是上界与下界之间有一种升降的通道,所以天人之间是相通的,连续的。另外,宇宙的每一层里往往都有神灵,所以中国古代是多神崇拜,当然也有最高的神灵,这个神灵固然控制着人类和和其他生物的命运,但他们也可以为人所操纵,例如通过供奉牺牲等等。
 
    张光直提出看法,也找到一些文献根据。《国语·楚语下》有一段记载,楚昭王问观射父,《周书》中记载的“重、黎寔使天地不通”如何理解?难道古代“民将能登天乎?”观射父有一个解释,认为古代有一个阶段,“人人作享,家为巫史”,人人都是祭司,可以通过巫术与天相通,所谓“登天”是这个意思。后来颛顼对这种“民神杂糅”的情况非常不满,于是派重、黎隔断天人之间的联系,“绝地天通”。绝地天通不是说人与天之间的联系完全中断了,而是说只有重、黎才能跟天沟通,天与人的联系依然存在,只是通天权或祭祀权被少数统治者掌握了。《尚书·吕刑》也记载此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孔安国的解释是:“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较之早期宗教,这是一个变化,但天人的连续性还是没变的,尽管只限于少数人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页次:2/4页   转到: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自由与包容——纽约前市长彭博2014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节选
       下一篇文章:中国信仰精神的未来在于回归上帝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