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宗教界希望有更大空间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发布时间: 2017/8/3日    【字体:
作者:吴艳
关键词:  宗教界 养老服务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正严峻考验着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是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其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是减轻社会养老压力的必然选择。2012年2月,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指出,重点支持宗教界在养老等公益慈善领域开展非营利活动,宗教界可以依照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申请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宗教组织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是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沫曾说:中国传统的儒家孝道思想以血缘远近为依据,形成了亲疏有别的养老理念和以子女为赡养主体的“家庭养老”模式。而宗教界的养老理念有所不同。例如,基督宗教教义中的“孝”与“爱”是基于共同信仰的神圣之爱,是超越了血缘与亲缘关系的普世之爱,是对陌生人给予帮助的无私之爱。由此,在基督宗教中,互助精神成为养老理念社会化的强大动力。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养老保障责任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养老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宗教信仰中的一些理念宣扬了社会互助的至高境界,建立在此信仰之上的施助行为,客观上推动了养老保障的社会化进程。
 
  那么,基督宗教教界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两位宗教界别的政协委员。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副主席沈斌告诉记者:“拿天主教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来说,现在各地都想做,但是缺的就是第一批资金的投入。其实,各地教会的养老机构不少,但是做得好的,又已经得到民政部门承认的不是很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希望得到民政部门的承认。首先,我们要规范天主教的养老服务,规范后才能有长期性。”
 
  天主教界的养老服务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口碑。沈斌认为,这是因为服务的修女、护工、义工有诚信、有爱心,具有奉献精神。沈斌还说,在天主教参与养老服务,或者说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目前都存在几个瓶颈:第一,申请养老用地太难。虽然说中央很重视,要求各地政府每年要规划出养老用地,但很难实现。第二,养老机构的管理还缺乏专业的团队。第三,融资难,特别是第一笔资金的投入特别困难。
 
  “很多天主教养老机构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这就是教会精神。江苏有两家养老院做得很不错,收费比较低,但还是做到了盈利。口碑好,客源多,最后就能盈利。”沈斌认为,政府应该给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适当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中央对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很重视,但有时候到了地方,政策就会打一些折扣,希望能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
 
  沈斌还认为,天主教养老服务可以更加多元,从现在单一、像托老所,向老年大学转变,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真的能够老有所养。“现在,很多老人在养老院,就是吃完饭晒晒太阳,看看电视,最多就是聊聊天,有时候打打牌。条件好的话,应该给他们请一些老师,丰富一下精神生活。应该把老年大学的师资队伍更好地利用起来,想办法让老年大学和养老院结合起来,或者利用更多的社区资源。”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会长金蔚,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培养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项目。2015年12月,国家宗教事务局鼓励各宗教团体实施扶贫项目,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选择了他们有优势的养老服务领域。“因为我们比较早就开始跟日本的基督女青年会合作,在培养养老护理人员方面很有经验。我们的培训很正规、专业,经过我们培训、通过考试的人员,可以拿到国家初、中级资格证书。养老服务需要专业的团队,基督教界不但可以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也可以在外围为养老服务培养专业人员。”
 
  “养老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要说在城市里,实际上在三都,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地的留守老人的养老就是一个大问题。三都县是贫困县,建立了很多以村、乡为单位的日托养老服务站。不过,这些站建立起来了,却没有老人去。”金蔚他们后来发现,是因为老人们的观念问题。“老人说,如果去了养老服务站人家就会说子女不孝顺。去了以后,大家会觉得你做人太差,子女不在身边连邻舍都不帮你。我们看到,一方面是迫切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搁浅和浪费。所以我们觉得,养老服务除了项目的推进以外,帮助他们转变观念也是很紧要的。”
 
  去年,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组织了22位三都县的女性到杭州参加养老护理培训班,最后22位全部通过资格考试,拿到初级证书。“这22位女性,有一些是做护理行业的,但不是养老护理。所以,也必须进行培训和考试。三都县政府班子一直很重视这个项目,他们觉得像打开了‘一扇窗’。项目总结会上,县委书记让民政部门要制订三都县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所以我觉得,一个小小的培训班,能衍生出很多事情。”
 
  2017年,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按照三都县的要求,把一个培训班扩大到两个。同时,准备组织一队人到上海进行为期45天的培训。上海的青年会因为政府购买服务,现在有十几个养老服务点,他们可以将学员放到服务点进行实践护理工作。金蔚说:“我们可能做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影响力不错。我想,我们作为一颗种子,比较早地发现了一些需求,然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养老服务提供一些经验,为社会作一些贡献。”
 
  金蔚认为,要摸清基督教养老服务机构的家底,要形成集约化的品牌。“我们已经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全国的31个省市,信息正在采集中。汇集以后,会做两件事情。一是对问卷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然后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二是选择做得比较好的和差的地方,进行实地的调研,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甚至有的在过去几年当中关闭了,是什么原因?最后我们会做出建言。”
 
  金蔚认为,基督教界和其他宗教界都可以在养老服务上做出自己的品牌。“品牌就是我们的服务、口碑和特点。养老不仅可以是慈善事业,也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链。社会有很大的需求,我们也需要拿出像样的服务。当养老服务设施设备的订单是持续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投入一笔资金,请三都县建立一个工厂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不是一举多得吗!所以,做社会工作,很多时候可以互相关联起来。”
 
  在谈到养老服务形式的多元化问题时,金蔚说:“将来,让所有的老人都住养老院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在上海也推广日托式的、居家微小型的、嵌入式的养老方式。在这方面,宗教界也可提供多元化服务。”
 
  说到宗教界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难处,金蔚提到政策落实的问题。“国家花了很多精力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但是实际上在地方,其可操作性是不如人意的。比如要办一个慈善养老机构,我们希望它能够享受到跟其他政府认可的公益组织一样的优惠政策,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养老服务对于各个宗教团体来说,既是一种传统,又是在新形势下的责任承担。我们所做的,实际上是对政府养老事业的填空补缺。希望能有更大的空间让我们参与进来。”
 
转自宗教周刊
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7-03/14/content_118988.htm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非营利组织的慈善资源的动员机制分析
       下一篇文章:北京双缘:养老净土 探寻养心养老方式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