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本主庙的圣火,就要点燃大理的火把节了
发布时间: 2018/8/16日    【字体:
作者:海西
关键词:  本主庙 圣火 大理 火把节  
 
 
夏天的雨,有时候是哗哗啦啦的,有时候是密密麻麻的,几乎天天都有。
 
路上积水很多,鞋子也常常是湿的。
 
今天早晨,苍山下了好大的雨,午后突然放晴了,阳光照在洱海上和田野里,刚被雨水洗过的天空,飘着几朵悦目的白云,苍山腰际出现了玉带云;
 
田野,一片清绿,田边摇曳的花朵上,还有雨滴没有滑落,逐渐饱满的稻子和包谷地弥散着阵阵清香,在成熟,在向往丰收。
 
不知道再过几天,到农历六月二十五,天气会不会还这么好?那天是火把节,在云南各地,白族、彝族人家都会以淳朴热烈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我这么说着,心里却隐隐觉得有歉意,因为这会让在外地工作的人倍感思乡的惆怅。
 
“小时候,妈妈说:‘当火把燃起来的时候,就能够驱逐黑暗,避邪除害,除秽求吉,还能保护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当时的我们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是因为能正大光明的玩火了,就高兴得不得了,小伙伴们一会儿跑到我家,一会儿窜到她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火把上撒松香粉。”
 
这是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的回忆。
 
她说:“关于童年的火把,还在心中熊熊燃烧,而我却再也过不了一个那样的火把节了。工作以后,我们不再是父母面前任性撒娇的小公主,开始承担起人生的重担。别说过节,连回家都是一种奢望了。”
 
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节日越来越简化成快餐式的送礼、约饭。但在大理,火把节的节日气氛不但没有越过越淡,反而一年比一年热闹。
 
无论是在巍山、南涧,还是在古城、湾桥、喜洲、周城。无论是彝族、白族,还是汉族,火把节都会过得热闹红火。
 
夜幕刚合,星斗刚露,人们吃完团圆饭,就去村里的小广场,或者大路边,举着捆扎精细的小火把。爱美的姑娘会缀上一朵花,吊上一串火把梨,刚结婚的人要在火把上贴上“喜”字,老人的火把上则会有一个寿星……
 
人们还会用竹木、松柏搭起一座座牌坊。牌坊上有对联,有的抒发豪情,有的描绘江山,更多的则是赞颂柏洁夫人。
 
 
大理人过火把节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的勇敢和忠贞。
 
南诏古国曾经建都于巍山。传说细奴逻的六个儿子分管六诏。皮逻阁是蒙舍诏国王,他颇有野心,在唐朝的支持下,试图征服六诏。
 
他用易燃的松树建造了松明楼,以祭祀祖先为名,在松明楼上宴请他的五个兄弟,趁兄弟们酒酣之时借故下楼,点火,焚毁松明楼,五个兄弟全部葬身火海,皮逻阁成功统一六诏。
 
邓赕诏国王的妻子柏洁夫人聪明美丽,她早看出了皮逻阁居心叵测,但劝阻丈夫不成,只好让丈夫戴一只铁手镯以防不测。
 
柏洁夫人为了在火灾废墟中刨出丈夫的尸身,十指鲜血淋漓,终于凭借那只铁手镯认出了丈夫的尸身。
 
就在她万分悲痛之时,皮逻阁还趁人之危,要强娶柏洁夫人为妻。柏洁夫人忍无可忍,为捍卫正义和坚贞,决然举兵讨伐皮罗阁。她的兵马从水陆两路进发,陆路一色白甲白马,高举火把;水路一律龙船巨桨,高挂升斗。兵败力竭之后,柏洁夫人投洱海自尽。
 
这就是大理火把节的来历。
 
为了纪念柏洁夫人,大理人会在村落的中心广场上竖起足有三层楼高的巨型火把。
 
顶端要插一面旗。旗杆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方挂着火把梨、花炮和五彩旗。
 
最隆重的仪式是点火把。人们从村里的本主庙引来圣火,在简单的祭祀仪式后,在鼓乐和欢呼声中,几个精壮的汉子扶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登上梯子,点燃大火把。
 
火把不断燃烧,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和娃娃们都忙着去捡去拾,笑声在火星四溅中飞扬。
 
如果谁仰脸一张口,就有梨掉入嘴里,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火把上掉落的梨会让人“四季甜蜜”。若是一个梨擦过一个姑娘的脸,又掉入一个小伙子的怀里,说不定就是一段姻缘的开始。
 
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和领着孙儿的奶奶也来了,她们抱着、牵着小孩在大火把下转圈,在光明中成长的孩子会得到幸福。

 
火把梨抢完之后,人们就开始“撒火把”。香面从火苗上朝人撒去,激起一蓬带着香味的火星,会吓得人下意识躲闪,然后就是会心的欢笑。
 
“撒火把”是别致的祝福,青年对长辈自然是敬祝康健长寿,老人对小辈则是祝愿吉祥,小伙子对姑娘是爱恋,小娃娃们之间则是亲切的嬉戏。火焰随风摇摆,烧得人心发烫。火花烧出松枝香,熏得人有些沉醉。
 
小伙子不会让手中的火把燃尽,他要留下最后一截,用在自己婚宴上,与新娘一起煮新米饭一起吃,据说这样会年年丰收,爱情也会如火把的烈焰永远炽热。
 
最后还要跳火把。人们奋力跃过篝火,直到尽兴为止。
 
我猜,现在还是有许许多多大理人,会在这一天一边讲述柏洁夫人的故事,一边用凤仙花染红指甲。
 
就因为这样,不管经过多少年,不管走过多少地方,我们内心深处才始终会有最难忘最难以割舍的东西存在。
 
转自大理大学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拜火宗教与突厥兴衰——以古代突厥斗战神研究为中心
       下一篇文章:清代边疆的民俗信仰——以《西藏等三边赋》为中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