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圣经训诫“不肯作工,不可吃饭”是美国自由经济的根基
发布时间: 2018/10/19日    【字体:
作者:苹果树姊妹
关键词:  圣经 训诫 不肯作工,不可吃饭 美国经济  
 
 
前言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
 
帖撒罗尼迦后书3:10
 
1607年5月,105名英国人来到北美弗吉尼亚州,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詹姆斯敦,从此开始了美国的历史。他们登上这个全新的世界,第一件事就是在亨利海峡竖立一个大大的十字架,然后宣称,这里是耶稣基督的土地。他们还没到这里之前,英国国王詹姆斯与弗吉尼亚公司于1606年就制定了第一部《弗吉尼亚宣言》,表明建立殖民地的目的之一是“把福音传播给那些仍然生活在黑暗中的、悲惨的、无知的人们,让他们敬拜神。”
 
最初,弗吉尼亚就是整个美国
 
105名殖民者大部分是有钱人,他们在英国时好吃懒做,来到新大陆依然恶习不改,渐渐地,吃饭的人比干活的人多,再加上弗吉尼亚公司的政策只给殖民者发工资,不让他们拥有土地和财产,殖民者谁都没有积极性,于是,詹姆斯顿很快陷入了困境。眼看詹姆斯顿快要成为一场灾难的时侯,总督约翰.史密斯(1580-1631)运用圣经训诫(帖撒罗尼迦后书3:10)拯救了这个刚刚建立的殖民地,他宣布:“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那些企图偷懒或让别人来供养他们的人将永远没饭吃,我们坚决不养懒汉。”这席话很快在詹姆斯顿建立了良好的秩序,因为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懒汉们只好开始开垦荒地、种植庄稼、捕鱼等等。每个殖民者都有权拥有与支配自己的财产,才能使个人充分发挥自我,殖民地整体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后来,从英国又来了两批殖民者,到了1609年9月,詹姆斯顿的人口增加到了五百人,人口的增加引起了对土地的争夺。原居民印第安人认为土地是公产,大家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于是冲突爆发。一次火药爆炸让史密斯身受重伤,只得回英国治疗。1609年10月,史密斯回到英国,他根据自身经历写了几本书,其中之一是《弗吉尼亚史》。他在书中严厉抨击了懒汉们的作为,疾呼新大陆需要的是劳动者。他说,弗吉尼亚没有黄金,有的是无穷的机会,只要你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在那里都能致富。他的书引起了清教徒们对新大陆的向往,也为后来的清教徒们在新大陆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注:没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除外)这一圣经训诫是自由经济的根基,也是英美保守主义的重要特征。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埃德蒙•伯克(1729-1797),对于当时英国的经济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认为穷人的需求最为重要,但应该通过慈善来满足,而慈善又应得到富人和贵族的大力支持。政府不能将关照穷人的任务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养出很多懒汉,还会破坏社会秩序。伯克是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体制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政府若是企图以任何手段操弄市场,便是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原则,伯克在他的《短缺的思索和研究》中写下了许多他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曾说:“伯克是唯一一个在与我相识之前,便已经与我有完全相同的经济思想的人。”
 
亚当•斯密(1723—1790)的著作《国富论》在美国开国元勋的政治文献中被引用次数不多,但宪法的商业条款和合同条款字里行间却体现了斯密的放任主义(即“自由企业”)经济观点。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放任主义,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工作岗位和利益。亚当•斯密相信自由竞争使人们产生更多更便宜商品的动机,从而提高国家生活水平。消费者选购商品的依据是质量最好、价格最优、最符合他们的需要。购买者和销售者、雇主和雇员均受各自在市场中的利益引导,但每一市场决策均是有益于整个共同体。在这一制度下要想致富,其方法是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并以其支付得起的价格出售。因此每个人虽然都着眼于自己的利益,却对整个社会有益,对社会愈有益,自己所得也愈多。如此一来,经济竞争虽然不受政府管束,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使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利润时,为社会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
 
 
对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理论是否直接以圣经为依据,他本人并未予以证实。但他将自利作为经济体系成功运作的根本动力这一卓越的见识却肯定与圣经的训诫一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10)
 
美国开国元勋们相信人类懒惰与自利的本性决定了自由企业经济是激发人们生产动机、促进全国经济繁荣的最佳方式,他们赞成政府仅实施最低限度规范的自由企业经济。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年-1804年)承认人都自私自利,并且有犯罪趋向,因此在制宪时,他致力于利用这一自利心,通过激发利润动机等方式引导其为公共利益服务。汉密尔顿认为,期待完全凭利他动机行事的乌托邦社会只是一场灾难,他说:“我发现,那些或多或少按照事物本性运作的宪政制度,差不多是比较优秀的。”
 
美国首任邮政局长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说,“我赞成帮助穷人,但我的方法不同。我认为帮助穷人的最好办法,不是让他们在贫困中活得轻松,而是引导或迫使他们远离贫穷。年轻时我去过许多地方,我发现在不同的国家,对贫穷提供越多的公共资助,穷人的自立能力就越差,于是他们变得更穷。与之相反,对他们做得越少,他们为自己做得越多,从而变得更富裕。”可见,美国的自由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圣经训诫“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政府坚决不养懒汉。当然,这只是美国保守主义(共和党)的观点,自由主义(民主党)的观念不一样,他们为了选票,不惜拿国家公共经费贿赂民众,让懒汉们不做工同样可以吃饭,把养懒汉称作社会福利。
 
转自走进基督教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从寻找市场到寻找信仰——我为什么做石门坎公益?(上)
       下一篇文章: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