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政教关系
 
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
发布时间: 2019/10/24日    【字体:
作者:贺嵬嵬
关键词:  宗教改革 天主教 新教  
 
 
量化历史研究中有几个恒久不变的主题,其中之一为宗教改革(这里指16世纪的基督教世界分裂。本文按照一般习惯,将分裂前和拥护罗马教廷的教派称为天主教,分裂后不奉罗马教廷的教派称为新教)。这应该归功于Becker和Woessmann在2009年推出的雄文《韦伯错了吗?》。在这篇文章中,他们首次对韦伯命题进行了统计检验,并且指出真正推动新教区经济进步的是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增长。在此之后,大量文献使用量化方法讨论宗教改革的成因和影响。2016年Becker又领衔发表了对这一脉文献的综述《新教改革的前因和后果》。由Becker发动又由他来总结,可谓正当其人。
 
一、政治经济背景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提出新教徒的节俭和入世苦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之后,韦伯本人也意识到这一说法的局限,并将新教精神列为诸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之一。然而,这一观点还是受到历史学界的广泛批判。过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分析、神学思辨和定性研究,缺乏足够的定量证据。
 
为了更好的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 16世纪的政治经济背景不容忽视。当时欧洲天主教是唯一的宗教资源供应商,凭借这种垄断地位,教廷与封建王公结成了联盟关系,掌握巨大的资源。但是,宗教垄断地位带来了四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新的世俗和属灵需求不断产生,而这种多样化宗教需求难以由垄断的宗教供应商——天主教来提供。第二,垄断必然带来的腐败和低效。第三,为了控制大量的信众,天主教会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资源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福利。如果福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供给,信众就有背叛的风险。第四,虽然天主教与封建王公形成了一个政教联盟,但是由于天主教要价太高,封建王公可能选择出价更低的新教,支持新教以谋取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到新教改革前夕,天主教的以上弱点和优势并存。因此,当宗教改革发生时,不同地区将依据当地具体条件决定是选择新教,还是坚持天主教。各地诸侯的不同选择,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具体分析。
 
二、宗教改革的动力
 
宗教改革的动力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来分析。
 
供给侧包括了多种正反因素的影响。第一,印刷机的传播和书商的竞争,促进了新教的传播。第二,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为了应对伊斯兰教代表的更大的宗教威胁,哈布斯堡王朝将镇压新教的资源,改投到抗击土耳其人的前线,从而有助于新教传播。第三,受到宗教意识形态影响的德国大学生。不同宗教控制的城市中大学生的来源地不同。那些在新教城市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将把新教传播到他的家乡,那些在天主教城市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有助于巩固其家乡的天主教信仰。
 
在宗教改革的需求侧,也包括多种因素。第一,一个国家的“邻国”接受新教时,该国会更容易接受新教。第二,经济表现更低效的地区(更高的农业潜能却拥有更低的人口),更容易选择新教。因为经济低效是天主教的宗教垄断导致的,于是封建王公有动力抛弃天主教。三,信仰和文化因素。例如,圣徒崇拜降低了改信新教的可能。实行长子继承制的地区被认为更容易接受新教,因为这些地区的阶层更不稳定。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影响更值得关注:
 
1人力资本
 
Becker和Woessmann(2009)发现在普鲁士1871年的452个县中,新校区拥有更高的识字率。新教徒区和天主教区之间平均识字率相差8个百分点。他们使用的到维滕堡(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所在地)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给他们的发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他类似研究涵盖了宗教改革影响的中间过程、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识字率之外的其他认知能力指标,几乎所有研究结果均认为新教在人力资本上更具优势,从而对韦伯命题进行了修正。
 
2、工作伦理
 
是否真的存在工作更加努力和储蓄更加积极的新教伦理呢?现代德国微观数据表明,新教徒的确工作时间更多。在瑞士关于延长休假的公投中,新教徒投票赞成的比例较天主教徒低40%。也有研究使用欧洲和全球数据,发现新教徒失业时,其幸福感有更多的下降。
 
3、经济发展绩效
 
通过人力资本和工作伦理两个路径,新教将影响到经济发展。现有研究也的确能找到一些证据。例如,新教改革后,新教国家收入开始超过天主教国家,这一差距一直维持到19世纪60年代。使用神圣罗马帝国城市数据也发现,在推出了教会法令(Church Ordinances)将大众教育正式化的新教城市拥有更快的人口增长率。此外,新教徒少数派(生活在天主教徒区域的新教徒)将比天主教少数派(生活在新教徒区域的天主教徒)更可能成为企业家。宗教改革还对大学专业选择产生了影响,由于关闭修道院等原因,大学生开始更多的转向法律等世俗专业,而不是神学。
 
4、政治影响
 
宗教改革是否对政治产生影响?目前少有量化研究关注这一议题。但是由于政治路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这一领域还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进行探索。宗教改革对国家体系、议会制度、社会福利等有一定积极作用。
 
5、“黑”历史
 
不能忽视宗教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猎巫盛行的近代早期,宗教冲突更多的地方,会出现更多审判巫师行为。这是由于两个教派通过审判巫师的方式争抢地盘。还例如,宗教改革之后,由于新教徒开始涉足传统上由犹太人经营的高利贷行业,基督教和犹太人冲突加剧。于是,新教地区的反犹情绪上升。新教地区拥有更高纳粹支持率和自杀率。
 
四、小结
 
宗教改革的研究依然值得深入挖掘,富有学术前景。第一,关于新教改革的研究应该关注短期影响,因为只有将短期衔接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长期。为了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机制,我们需要打破长期过程。第二,需要重视新教内部的改革及其异质性。第三,研究空间上应该突破瑞士和原神圣罗马帝国地区,转向尼德兰、英国等国家。第四,在方法上,可以借鉴网络分析的技术。最后,不应该忽视改革中的另一方——天主教对于新教的反应及其影响。
 
整体上,该文对宗教改革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有助于更全面认识宗教文化和社会经济变迁的关系。当然,该文也主要关注欧洲的历史经验,世界其他文明历史上宗教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值得更多关注,或许能够找到与欧洲历史一样或不一样的新知识。
 
量化历史研究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信任视域下的宗教:兼论基督教中国化
       下一篇文章:道教与嵩山中岳庙的国家祭祀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